七一社区        注册

党报聚焦:“红头文件”违法时怎么办

彭 波 陈卓忻

2014年04月02日08: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红头文件”违法时怎么办(新视野·聚焦行政诉讼法修改④)

“红头文件”违法谁来撤销

1999年实施的行政复议法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这是我国第一次在立法中明确了规范性文件的行政复议制度。然而在随后的15年里,行政诉讼法却始终没有将这一条纳入其中。这也导致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两大体系: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之间的衔接并不顺畅。

基于此,此次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发现上述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应当转送有权机关依法处理。

这一改变得到了社会公众和专家们的一致称赞。“现在法律制度还不太完善,立法理念并没有完全体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规章制度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对公平竞争的保护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允许对这些规范性文件进行附带审查,我认为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说。

为什么法院发现“红头文件”违法时,不是直接撤销,而是“转送有权机关依法处理”?对此,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表示,“一方面,按照分工的不同,制定、改变或者撤销‘红头文件’属于行政职权的范畴,而审查‘红头文件’合法性则属于法院的职权。”另一方面,行政机关具有行政管理的专门知识和经验,且“红头文件”大多涉及的是政策问题而非法律问题,由行政机关自己改变或者撤销“红头文件”可能比由法院改变或者撤销更为适当。

“当然,当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不支持相应的‘红头文件’,实质上就是否定它。”姜明安说,附带审查已经足以迫使行政机关对有问题的“红头文件”予以改变或撤销,“否则,如果再有其他人以同样理由起诉的话,行政机关还会败诉。”

“红头文件”能不能“直接起诉”

当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还在讨论时,法学界一些专家已经提出更进一步的立法建议:对“红头文件”可以“直接起诉”,即公民、法人等发现规范性文件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可以对行政机关制定该文件的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老百姓对‘红头文件’不服,是否可以直接提起诉讼?法院是否可以直接判?我是赞同的,而且希望某一天可以做到这一点。”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建淼表示。

一般情况下,规范性文件只有通过具体行政行为才有可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但在某些特别情况下,规范性文件不通过具体行政行为,也可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比如,某行政机关下发文件,认为某种商品不符合标准,导致生产该商品的厂家遭受损失。按照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见,只有当厂家受到行政处罚时,厂家才能提起诉讼,并提出对该文件进行审查。但实际上,由于厂家并没有受到具体行政行为的影响,因此也就没有诉讼的权利。“如果法院拒绝受理对规范性文件的起诉,则容易造成公民合法权益受损而无处化解的矛盾。”姜明安说,直接对规范性文件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撤销文件或确认文件违法,这样能有效避免实际损害的发生。

不过,针对这一问题,也存在不同的声音。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建国表示,行政诉讼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既要鼓励和保障‘民告官’,又要保证行政正常运转,保证国家的政令畅通。”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也表示,行政诉讼的核心功能是保障公法秩序,“这是双重的,一方面是维护公法秩序,一方面是救济相对人。但现在一直都在强调救济相对人,而对于维护公法秩序方面强调得还不是很到位。”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行政纠纷引发的信访高达400万件至600万件,而通过行政诉讼途径解决的只有10万件左右。最近5年来,全国行政诉讼案件原告胜诉率从原来30%下降到不足10%,而上诉率、申诉率却在不断攀升。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可以想象,即使允许“直接起诉”规范性文件,本就“案多人少”的基层法院也无力承担起这一重任,司法权威也将在程序空转中被严重损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