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许耀桐:“第五个现代化”独特内涵与历史轨迹

许耀桐

2014年04月01日16:55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第五个现代化”独特内涵与历史轨迹

  现代化的认识轨迹与鲜明特点

  从中国共产党认识现代化的思想进程来看,曾先后形成了关于现代化的7个提法,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和形成,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现代化、不断求解现代化的结果。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不可抗拒的历史大趋势,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的认识横跨了半个多世纪,勾画出了四条清晰的轨迹。

现代化

现代化

  一是在提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即“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毛泽东从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开始提出工业、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到1959年末至1960年初,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中,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四化”。1964年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四化”正式被表述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此时,毛泽东还把“四化”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通过“四化”,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这就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四化”是作为这个总目标下面的主要内容。

  二是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目标的前提要求下,探索更多方面的现代化问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在重提“四个现代化”的同时,更加重视现代化建设问题。他认识到,“四个现代化”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从而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延伸到更多的范围,它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诸方面。他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诸多方面中,邓小平特别重视市场经济问题,为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和运行方式,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奠定了市场化的基础。

  三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目标的内涵逐步作出清晰的界定。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报告,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又增加了“和谐”的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际上概括了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现代化的内容。

  四是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3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继续强调“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同时,阐明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要搞好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第三方治理等多方面的国家治理。习近平明确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从上述中国共产党认识现代化的思想进程来看,曾先后形成了关于现代化的7个提法,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7个提法,体现了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化”提法,突出地强调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性质。世界上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不同的,西方国家走的是对内剥削压迫、对外扩张掠夺的资本主义道路,这样的现代化在本质上充满了暴力和血腥。中国的现代化,走的是社会主义的道路,依靠全体人民的团结、智慧和力量,在本质上充满着和平与和谐。

  二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五化”提法,尤其注重现代化建设的经济任务,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路径,由浅入深地探索了现代化所包含的三大层次。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形态解构为生产力(物质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三个方面,毛泽东提出“四化”,主要从生产力和物质基础的层面探索现代化;邓小平侧重于现代市场经济问题,主要从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经济体制的层面探索现代化;习近平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主要从上层建筑和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层面探索现代化。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框架,弥补了此前“三缺一”的不足,使我们对于现代化的整体认识,臻至完善、步入佳境。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