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此举将带来巨大的新增投资。
3月16日,国内外高度关注的中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规划目标指出,2020年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对上述规划目标,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夏锋表示,初步预测城镇化所带来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总量将超过百万亿,“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消费需求可能就达到50万亿元左右。如长春市棚户区改造惠及居民23万人,带动资金投入900亿元,意味着每万人将带动投资39亿元。
国务院参事牛文元的计算则更为细化,他说按每年城镇化率提高0.8个百分点的保守测算,正在进行中的城镇化可每年多拉动消费约1.2万亿元。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提出以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推进城镇化的设想,也被写入这次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局长王志军对此表示,从战略上来说,京津冀具备带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条件,是作为未来经济增长极提出的,是奠定未来经济新增长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创新驱动,实现有质量增长的原动力
创新,既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原动力,同时也是确保经济稳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潜力。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列为年度工作重点之一;并对解决产能过剩给出了明确指标: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中央政府 “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各省份在谋划2014年地方GDP增速目标时,也几乎都提到了创新驱动。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4年,要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应用,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关键技术,实施钢铁产业技术升级、制造业信息化、文化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等重大科技专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
吉林省同样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提出要重点抓好光电子、化工材料、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四大领域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建设科技集成创新大厦和大型科技成果交易市场。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表示,过去一年,广东省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25%,带来的贡献则是,技术自给率提高到69.8%,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第一。
来自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1657.3亿元,占北京市GDP比重达9.3%。技术交易成为贡献北京市GDP增长的一大利器。(记者 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