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记者:您认为,大学去行政化、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还须克服哪些障碍?采取哪些措施?
许京军:目前大学出现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太少,需求大于供给。在这种不平衡的状况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规则去约束,就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另外,我们还要研究清楚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所处的阶段,如果不把一些漏洞补上,急着向前跑,漏洞可能会越来越大。比如自主招生,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怎么去规范,都需要我们一一研究清楚。要知道,大学改革是一个综合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而并非某一个环节的问题。最基本的问题是需要探讨大学在社会中的定位。如果我们将大学定位成不同于其他组织的社会机构,那么,这个机构的定性、法律保护等问题,都需要由单独的系统来解决。这不是一两个条文、一两部法律就能解决的,而需要逐步地系统地来做。
王尚旭:我想从文化和传统上谈一下。一方面,很多搞研究的人争着去当官;另一方面,不当官的人也习惯依靠“官”来管。这种源于文化传统的心理,必将使得去行政化不可能很快得以完成。我认为,不能因为起草了一套改革方案就暗自庆幸,认为大学去行政化、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会很快实现,而应当认识到,“行政化”与大学自治能力、自治意识的增长互为消长,后者提高一点,前者才会消失一点。
陈群:赋予高校更大程度的办学自主权是一个趋势,从长远来讲有利于高校的发展。我认为,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既是大学发展的机遇,也是大学在一段时间内面临的一项挑战。以前大学可以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则和指标来办学,不用做太多独立思考。当外部指挥棒消失之后,应该如何办学、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如何真正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成为高校必须好好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此外,在高校办学自主权扩大的背景下,尽快建立完备的自律机制,对于保障大学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记者 靳 昊 曲一琳 刘文嘉)
链 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摘录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