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新实践

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2014年02月19日15:47   来源:云南日报

原标题: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新实践

坚持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2012年6月15日晚,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因为这是大学生宣讲团宣讲启动仪式的第一场。对于在场的听众来说,这同样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他们始终眼含热泪,与“榜样力量”宣讲组的成员一起走近全国道德模范、英雄大学生杨继斌,一同缅怀云南农大学生杨继斌短暂、光辉的一生。

“榜样力量”主题的宣讲,由“英雄乐章,华彩永存”、“细微之处,修身立德”和“斯人已逝,风范永垂”三个篇章组成,讲述了2008年2月16日,云南农大学生杨继斌为保护他人财产,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然与歹徒搏斗,用热血和正义维护了他人财产安全的事迹,倡议当代大学生珍惜现有的一切,学着体谅父母,学着关心同学、关心身边的人,学着敬畏生命,学着坚定信念,学着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听了宣讲员饱含深情的讲述后,同学们起身长时间鼓掌。这掌声既是送给逝去的英雄,也是送给宣讲团的成员。不少同学都说,讲得太好了、太感人了、太震撼了。情绪同样激动和久久难以平复的宣讲员说:其实不是我讲得好,而是杨继斌做得好,每一次熟悉稿子或者排练我都会感动流泪,因为他是真实的可亲的,所以他带来的感动也是最强烈的。

类似的震撼在大学生宣讲团50多场的宣讲中经常出现。宣讲员用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大学生的语言方式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讲述大学生自己的困惑、焦虑和躁动,抒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梦想、执著和情怀。2011级茶学专业的一名同学说:“大学生宣讲团宣讲形式新颖,主题贴近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发展需求,有思想、有内涵、有力量。我很佩服他们。”正是坚持理论宣讲主动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发展需求,就让党的创新理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校园内传播普及,潜移默化地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扎根、生长。

启示与思考

云南农业大学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宣讲团的建设发展,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路子,巩固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在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一年多的实践,赋予我们不少的启示,也促进我们不断进行思考探索:

一是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需要有效载体。高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努力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就需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自觉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宣讲团为青年大学生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找到了有效载体,搭建了实践平台。大学生既宣讲国家大事,又讲述自己的小事;既宣传校外的模范榜样,又传播身边的先进事迹,在教育自己的同时教育了同学,在升华传者的同时升华了受体,由小众化很快走向了大众化。

二是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需要大众参与。理论一经被群众掌握,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当广大群众接受了、掌握住、运用好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大众化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宣讲团尊重并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让大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独立撰稿的过程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党的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台上台下在平等、轻松、互动的氛围中比较分析、交流探讨,少了空洞、多了事例,少了说教、多了互动,少了生硬、多了参与。只要我们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找到历史与当下的内在逻辑,那么深奥抽象的理论就会具象为可亲、可敬、可信的历史必然和生动实践,使先进典型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学。

三是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需要回答现实问题。紧扣大学生的思想关切,是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实现理论认同的前提。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宣讲活动之所以在云南农业大学校园内有强劲的生命力,关键是做到“三贴近”:贴近时代主题、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解析大学生的思想关切;在宣讲团员、宣讲主题、宣讲方式等方面,坚持从大学生中来,又到大学生中去,以零距离、面对面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理论营养。一旦科学理论入脑入心了,自然就会转化为强大的思想动力,转化为生动的社会实践。

(执笔:杨永建 杨锐英 严明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