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修昔底德陷阱,从中华文化中寻找吸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方法
虽然在历史上也有英美之间权力和平转移的特例,但西方国际关系的主流更认同所谓大国对抗的观点。这一说法的最早来源可以追溯到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总结雅典和斯巴达冲突的根源时指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他认为 “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近代以来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实践及理论研究也支持这一说法。西方学者如保罗·肯尼迪和米尔斯海默等人在总结近代以来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实践时,也提出国家成长或者经济增长本身导致了扩张、竞争、对抗、危机、冲突乃至战争。在近代西方国际体系中,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奥匈帝国等在其大国的崛起过程中,都引发了大量的战争,有的通过战争取代了先前的霸权国。米尔斯海默甚至以这个逻辑来观察中美关系并得出结论说,中美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首先要跳出这种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2014年1月22日,美国《赫芬顿邮报》子报《世界邮报》创刊号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发行的创刊号,刊登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习近平在专访中指出,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习近平的这种理念既来源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实践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来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和提炼。他的多次重要讲话,都大量引用《易经》、《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商君书》等经典,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在习近平倡导的“中国梦”、以民为本、以法治国、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新型国家利益观等重要的治国理念中,都能见到中华历史文化精华厚重的影响。
所以,照搬西方处理大国关系的逻辑思维方法,掉进修昔底德陷阱的概率较高;而按中华历史文化的思维则有可能柳暗花明,避免掉进修昔底德陷阱,构建出大国关系的新模式。
相关专题 |
· 《人民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