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季明

2014年02月13日13: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人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各种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与选择过程中确立的,它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要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理念,这一理念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

一、现代社会中价值观呈现复杂多样态势

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它们反映了社会多种多样的文化传统,人们多种多样的生存条件、活动方式和利益等。在传统社会,由于社会生活分化的不充分以及社会关系的狭隘,价值观总体上具有一定的单调性和封闭性。在现代社会,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系以及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价值观的多样性成为一个显著的事实。

市场经济作为现代社会一种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孕育和生发出一些不同于自然经济所要求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作为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的多样化,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观也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的态势。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引起人们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同时还使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交流和竞争突出地摆在每个人的面前。原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的价值观被挤压在同一个时空中,相互激荡和碰撞,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

价值观的多样性必然引发和带来价值观的冲突。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它表现为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社会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在效率与公平、自由与平等、利益与道义、环境价值与经济价值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不同主体常常得出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看法;同一个主体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价值取向也往往呈现出多变性与矛盾性。这种矛盾和冲突实质上源于不同形态的价值观,如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本土价值观与外来价值观、主导价值观与非主导价值观、宗教价值观和世俗价值观、精英价值观与大众价值观等之间的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价值追求越是多样化越要强调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价值认同是价值主体通过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活动不断改变自身价值结构,把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并外化为一定的价值行为的过程。面对现代社会不同价值的冲突,社会需要积极地进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引领社会思潮,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社会利益关系造成了现实社会中价值主体的多元。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形成于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带有社会的影响、时代的烙印,因此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价值追求越是多样化,越要强调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在此过程中,既要提倡核心价值观、弘扬主导价值取向,又要抑制落后价值观、反对腐朽价值取向,为人们价值选择指明方向、提供价值判断基准、营造浓厚积极的文化氛围。要引导干部群众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促进价值认同由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发展升华为行为认同,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精神支柱,外化为自觉行为,转化为提高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