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专家风采

张卓元:“高山高而不险,流水急而不湍”

周晓菲

2014年02月10日08:26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张卓元:“高山高而不险,流水急而不湍”

  一个思想,助推中国市场经济持续前进,也让一个学者的学术之路走得愈发稳健

  张卓元涉猎经济学诸多领域,包括价格改革、流通问题、国企改革等,被公认为中国“稳健改革派”代表之一。

  时间回溯到1987年秋,此时,中国的市场取向改革踟蹰不前,社会上对改革的评价也褒贬不一。10月,时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的李铁映组织召开中国经济体制中期改革方案研讨会,学者们纷纷建言献策。其中,刘国光、张卓元领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提出“稳中求进”的改革思路,“稳健改革派”由此诞生。“根据中国国情,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8%的经济增长率和5%左右的物价上涨率是较佳的结合点,年货币供应量一般不宜超过GDP增长率的一倍,这样才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的协调。”

  回首我国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GDP平均增速9.8%,CPI平均上涨率5.7%,充分证明了其理论的预见性:“稳中求进是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一条比较切实可行的路子。”

  每每谈到这一关键词,张卓元都要一再强调:“稳中求进的思想是刘国光、戴园晨、沈立人、陈东琪和我等人集体探讨的结果,这四个字是陈东琪首先概括的。”

  “稳中求进”不仅是张卓元的学术思想,更是他学术人生的真实写照。数十年来,他践行了孙冶方“一不改志,二不改行,三不改变观点”的治学准则,为追求真理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不见风使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经济学界出现了理论上的徘徊局面,市场化的改革思路遭到一些人的批评,有人甚至把它说成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表现,持市场化观点的学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此,张卓元公开为市场化和市场经济辩护:“市场化、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的必然取向,走回头路是没有出路的!”二十多年后再回首,事实证明了他的坚持是正确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卓元的学术道路走得稳健而又扎实。60多年来,他先后出版著作27部,发表论文5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经济学60年》和《新中国经济学史纲》。问到最近的研究计划,他淡定地答道:“参加了这么多次重要文件的起草,亲历了我国市场经济一步步的发展,我已经积累了许多原始资料,希望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对《新中国经济学史纲》进行修订,不过还得观察几年。这件事得慢慢来,不着急!”

  “高山高而不险,流水急而不湍。”他的学生——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房汉廷如此评价自己的老师。(本报记者 周晓菲)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