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观察】年度策划:35位专家学者纵论深化改革
【特别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最受关注的10个新论断
【往期回顾】“豪华官衙”如何回归群众路线?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那么,为什么不能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为什么又要保持GDP合理增长?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GDP?本报推出“全面认识GDP”一组三篇报道,以期能够回答这些问题。【详细】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是现有的四种养老方式中的两种,另外两种分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保)。比较而言,“新农保”和“城居保”是兜底型的养老保险,彼此转移接续最容易,加之之前多个省份的试点,二者合并已是水到渠成。因此城乡养老并轨的消息甫一传出,就有学者提醒公众不要将“城乡合并”误读为双轨制的打破。过度解读确应避免,只是城乡养老的并轨,还是给双轨制改革带来了一线希望。【详细】
中央国家机关86个部门和单位清理腾退办公用房365万平方米;山西清理超标办公用房64万平方米,1.5万余个项目被停;湖南党政机关腾退多余办公室,面积87万多平方米……中央先后出台“停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通知”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后,各地不断传来限建清房“好声音”。
继公务出国、公车、公务接待之后,浪费严重的豪华超标“官衙”,成为社会关注的“第四公”顽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在当前的“清房改革”中仍遭遇“应付式”清理。【详细】
是否够用,要结合当地的发病率、合规费用范围、报销额度、共付比例等来看。我们的研究团队曾经进行过测算,短期以内,医保结余资金应该够用。但是,我们的研究依据的是各省省一级公开的医保信息,假定了一定的发病率、基本医保结余水平、明确的病种费用等,实际情况是各地城乡大病保险大多以市县两级为统筹单位,没有到省一级。各地发病率、经济发展水平、医保支付能力也差异很大,不能一概而论。【详细】
我们一些地方过去10年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如东部某地10年间一共投入了人力350万人,使用土地104万亩,创造了万亿元的产值,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佼佼者,但当地官员也讲到,这种靠要素高强度投入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维持了,还能拿出104万亩土地来吗?不可能了。下一步靠什么来发展?只有靠体制机制创新,靠科技创新才能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详细】
近些年来,中国文化的“外推”或“外传”,效果怎样?一方面,这个问题已经有许多文章、多次相关的研讨会,都谈过了。花了很多钱,设立不少项目,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付出的代价与努力,与实际的效果之间,与我们的期望之间,是有很大落差的,这一点不得不承认。例如,我们自己出钱出人翻译成英文、法文等外文的那些名著,在外国的阅读情况如何?对此,曾有研究者专门对欧美主要国家的图书馆做了借阅率的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书几年中竟然没有借阅者,而中国译者自己翻译的《红楼梦》,尽管在译文质量上比老外的要好很多,也不太被外国读者待见。【详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