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初心不改,何其珍贵——从近现代百年沧桑看党的发展壮大之源

何虎生

2014年02月07日14:16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原标题:初心不改,何其珍贵——从近现代百年沧桑看党的发展壮大之源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以及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在短短28年时间里,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也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党成为领导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执政党。其中成败根源,绝非侥幸二字所能解释的。关于党发展壮大的原因有各种说法,而党的宗旨主张、政策纲领和自身建设的不断明确、发展和完善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始终坚持并努力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党从唯物史观出发,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中“为绝大多数人谋利”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而成立的,这一根本宗旨的内涵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1945年,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毛泽东首次使用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并进一步提出党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他又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决定的。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也不会追求特殊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明,党把人民群众视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与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纵观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无论是社会物质财富还是精神文明财富,每一次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更,无一不是人民群众奋斗的结果。历史经验表明,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党的事业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党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为人民服务前加上“全心全意”四个字,不仅进一步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而且明确了全党应以何种姿态行走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指引着全党以更加坚定的信仰、更加明确的态度努力践行这一根本宗旨。

身体力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深入群众,联系实际,在革命实践中牢记根本宗旨,不断拓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内涵,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和行为准则。

辛亥革命的成功,曾使共产党人欢欣鼓舞,激励他们继续奋斗;革命的失败,又使他们深感失望。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不仅昭示了劳工群众的巨大力量,也宣告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胜利。

从那时起,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仅看到了劳动者的力量,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虽然他们的力量还不是很强大、人数很少、资源获取能力也很弱,但他们始终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场上。党成立之初,就积极投身到实际的革命活动中去,组织工人运动,促成了中国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支持农民抗捐、抗粮、抗税,掀起了农民运动的高潮;积极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反抗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促成了两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捍卫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提高他们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等,全心全意地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只要是关乎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着力点。

在中央苏区,党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更是比鱼水还要亲密。在当时的延安,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也看不见炫耀虚饰的现象,百姓怡然自得,官员平易近人,他们的衣着和生活极其简朴。人民是一个政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因此,只有融入人民、为人民着想,才能得民心、得天下、得发展。

不断调整政策,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果说一个成功的政党总会有一些精神产物令百姓铭记,那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最好的诠释。在中国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党有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丝毫没有改变。党近百年来的一切努力奋斗和辉煌成就,就是它的历史见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带领人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给予原本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以极大的物质利益。通过土地革命,党在苏区消灭了农村土地集中的现象,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因此拥有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抗日战争时期,党顺应形势,提出了减租减息的政策。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实施保障地主合法的利益、引导他们参加抗日斗争的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强烈渴望过上没有硝烟、安定幸福的生活。为了避免内战再起,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结束前就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愿意对国民党政府作出最大的让步和牺牲。

解放战争时期,党努力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使解放区的无地和少地农民都分到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解放战争的迅速取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党之所以能在众多政治力量的角逐中成为最受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党,并取得最终胜利,正是因为它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实际行动,始终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数共产主义战士用他们的鲜血、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