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初心不改,何其珍贵——从近现代百年沧桑看党的发展壮大之源

何虎生

2014年02月07日14:16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原标题:初心不改,何其珍贵——从近现代百年沧桑看党的发展壮大之源

纲领政策符合国情,措施调整及时到位

政策纲领贴合实际,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互统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短短28年时间里,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成为执政党,除了时刻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外,其符合实际的政策纲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我党纲领如下: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4.联合第三国际。”可见,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它的最高纲领。

在近现代中国革命过程中,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都提出过阶段性的纲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二大上,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的提出,实际上制定出了党在现阶段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即党的最低纲领。此外,中共二大宣言还初步阐明了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并对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它的一面旗帜。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党在现阶段的行动方针和革命任务,即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又坚持和包含了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理想。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在成立之后仅一年的时间里,就能从国情出发,如此准确地洞察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初步认识到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关系,这无疑表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将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能够科学地分析中国社会的现状,反映中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指明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党的七大进一步把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简述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在最低纲领提出之后,党还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具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在对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关系认识的问题上,党始终认为自己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随着党对中国革命规律认识的不断加深,它也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①所以,在近现代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制定了各项符合实际的政策,以推动自身由最低纲领走向最高纲领,既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又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个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领会政策纲领实质,因地制宜地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全党始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各项政策纲领的实质,面对变化多端的世情、国情,因地制宜,冷静地制定并贯彻各项政策纲领。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的具体实践中,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没有意识到军队的重要性,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使得共产党放弃了对统一战线,特别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党中央及时调整方针政策,开始走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丝毫没有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面前退却,反而越挫越勇,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并且因地制宜,颁布了一个又一个土地革命法案,建立起了一个个燃烧着革命烈火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而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坚决贯彻各项政策纲领,并变成自觉行动。一个政党颁布的各项政策纲领,只有党员自觉地贯彻其精神和主旨,并将其将其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才会真正得到落实。党的一系列政策纲领也正是在成为了党员的自觉行动之后,才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革命战争年代,党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新

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事迹。在国家、民族和党的使命面前,中国共产党员深知,与人民的利益相比较而言,个人的得失轻如鸿毛。有了这些认识,即使党的命令再困难再艰巨,意志坚定的共产党员也会毫不犹豫地赴汤蹈火,不辱使命。

广大党员坚决捍卫党的各项政策纲领,并时刻防止各种不良思想的干扰,不断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同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路线作斗争,保证了各项政策纲领的贯彻落实。诸如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等会议,一次次把党从生死边缘上拽了回来,也一次次为党重新注入思想的新鲜血液,推动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

不断调整方针政策,探索中国革命之路。近现代中国国情千变万化,要制定出一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政策,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摸索过程。

从党的一大确定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到党的二大提出应该首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党的战略方针的一次重大转变。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党开始认识到,中国人民当前所受的最大的痛苦,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剥削,而是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统治,这才导致了民主革命纲领以及与之相应的方针政策的产生。

大革命失败后,党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又到了农村。最初,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它正是从城市开始并夺取城市而胜利的。因此,可以说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以及湘赣边秋收起义的目的可以说都是为了夺取城市,但是效仿俄国人成功经验的举措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于是,党开始在农村开展革命(也就是土地革命的开端)。在这一过程中,结成了工农武装联盟,中共获得了农民阶级前所未有的支持,土地革命这才有了比辛亥革命更强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社会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更是毅然决然,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并宣告: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和真正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面对国民党的言而无信,共产党调整策略,立足于“打”。面对国共双方激战、战火直逼延安的局势,中国共产党人深知,延安只是一个政治象征,当下最重要的是服从战略考虑,最终决定放弃多年苦心经营的延安。这一重要决策后来被证明是极为正确的,从当时的军事战略上来看,延安只不过是一个红色之都,如果死守反而会被围堵,这样一来,失去的就不只是延安了。

党所制定的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与党的纲领一起,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党的力量之源的基石,党才能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并始终如一地坚守根本宗旨,向着最高理想不断前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