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
第十讲 坚定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和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苦难。中华儿女最大的梦想,就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这个目标。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逐步由发展中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迈进,我们离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但必须清醒看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离这个目标近,越不能松懈,越需要加倍地努力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顽强奋斗。
实现中国梦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中国力量,就是要团结凝聚中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中国人民素有珍爱和平、崇尚和谐、开放包容的传统。中国人民懂得,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意味着世界和平与发展力量的增强,有利于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承担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需要党员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在人生道路上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
第一,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理想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对物质文化生活以及事业等方面的追求。但在追求个人理想时,既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兴趣和愿望,更要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理想之中,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系。只有关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这一大目标,使个人理想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才能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事业。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具体工作,不论我们的职务高低,只要是与这一伟大事业相联系,就值得我们去做。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大河没水小河干。”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能成真。中国梦的不断实现,同时也给个人梦提供了广阔空间,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就此而言,国家梦也就是每个人的梦。当然,如果说“大河没水小河干”,那么,“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的水是靠涓涓细流汇集起来的。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个人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第二,理想信念与党性修养的关系。古人讲,“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对于党员干部来讲,要带领群众实现中国梦和远大理想,必须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靠什么样的力量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一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二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三靠广大党员干部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的力量,主要来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鲜明的政治立场、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公道正派的正直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等,重要的是解决好理想信念、思想作风、道德情操、清正廉洁等问题。理想信念与党性修养是相互影响的,人格力量的培养必须解决好这二者的关系。
在党性修养方面,党员干部特别应当增强这样几股“气”:一是志气。立志当高远。有志者,事竟成。但是,光有志向是不行的,还要有志气。志气,是一种信念、一种理想、一种支柱。志气决定志向,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志气,就会引领其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当年像钱学森等人克服重重险阻、毅然回国奉献自己毕生的才学,就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党员干部要树立这种爱国之志,把为国效劳、为民效力作为人生价值的重要目标,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二是勇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困难面前,如果没有巨大的勇气,没有积极向上的毅力,就会丧失动力,甚至打“退堂鼓”、走“回头路”。邓小平同志在讲到改革开放时曾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在成绩和胜利面前,尤其要坚决克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增强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克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思想,增强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决克服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增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决心。三是静气。这就是要静下心来多学习、多思考。为政者需要学与思。今日世界,一日千里,不学无从适应,不思无以应对。领导干部要善于安排时间,加强学习,少一点酒酣耳热,多一点伏案而思,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此,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能把浮躁之气仅仅看作是一种情绪、一种心理状态,更重要的是看作为官从政的一种不良作风和修养。四是正气。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加强道德修养至关重要。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要培养这种浩然正气,必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认真改造主观世界。
第三,理想信念与实际行动的关系。漫长的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和中国梦,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干起。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再好的理想也只是空想。现在,我们的目标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关键是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此,必须做好当前的事,做好自己的事。应当充分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踏踏实实做工作,一心一意干事业,有恒心、有韧劲,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习近平同志说:“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应当自觉按照这种标准来照照镜子,时时处处检查自己、要求自己,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真正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思考题:
1、如何把握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2、如何理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怎样在实际工作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延伸阅读: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 (责编:万鹏、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