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用近四分之一篇幅阐述“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管好“三农”钱袋子关键是实现法制化

2014年01月24日14:12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管好“三农”钱袋子关键是实现法制化

涉农资金遭遇管理之惑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三农”学者之一,郑风田屡次参与重大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在评价中央一号文件的过程中,郑风田在给予很高赞誉的同时,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许多惠农政策实际执行的效果并不太明显。“惠农涉农资金的‘跑冒滴漏’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尤其需要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郑风田说。

近年来,我国对“三农”领域的优惠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移民安置补偿等“三农”领域的资金投入。然而,在加大对“三农”支持的工作中,由于涉及范围广,资金流量大,监管难度大,涉农领域成为诱发职务犯罪的温床。

“我们在农村的调查中发现一个现象,不少农民说他的身份证被复印或者被别人拿走去干别的。这和我们目前很多补贴要用到身份证有关,一些人就到农村收购身份证,由此把国家的资金套出来。”郑风田说,为此,2014年一号文件提出对涉农资金监控,要保证这些资金真正为农民服务。

郑风田的观点得到专门办理涉农职务犯罪的检察官的认同。四川省渠县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局长杨洪流曾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一些负有监督职能的部门工作人员责任心缺失,涉农惠民资金的管理存在走过场、讲人情的现象。

此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投入项目散、资金渠道多、审批层次高、使用效益低、监督管理难等,一直都是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痼疾。

令人欣喜的是,2014年一号文件专门对管好涉农资金进行了特别规定,要求从财政预算编制环节清理和归并整合涉农资金,并进行详细规定。

据了解,目前,中央财政安排的“三农”资金项目上百项,省一级普遍在100项左右,个别省份甚至多达数百项。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国土、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烟草等部门都各自有相应的资金项目。由于标准不统一,规划不衔接,相互不通气,导致投入量虽然很大,但资金使用分散或重复,效益不显著。

中央顶层设计突破瓶颈

陈池波向记者介绍说,2004年中央提出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工作要求,随后,全国多地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但是,由于体制机制性的障碍,涉农资金整合受到相当大的局限:一是整合的规模小,主要是结合某项工作或某个平台开展,缺乏对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的通盘设计和系统安排;二是层次低,整合没有从中央层面进行顶层突破,地方在整合过程中总感觉束手束脚,无从着力。

“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惯性,在强农惠农资金的落实过程中,多头管理、分散使用、监督缺失、效率低下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郑家喜向《法制日报》记者分析说,“2014年一号文件对于整合涉农资金的肯定,可以说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突破,突破了现行制度的约束。”

“加快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不是简单的资金拼盘和组合,不可能一蹴而就,科学构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是关键。”郑家喜建议,首先构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投入机制,继续确保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构建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以市县及乡镇为辅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其次是需要构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长效监督机制。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后,资金规模更大,资金营运环节更多,因此,加强资金整合的全程监管和多元监督刻不容缓。”郑家喜说,一方面是前移资金整合的监督管理“关口”,建立贯穿资金整合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事前审查把关,事中跟踪检查,事后稽核考评等;另一方面是构建由人民代表大会的宏观监督、财政部门的日常监督、审计部门的事后监督和社会监督、法律监督组成的多层次、多方位监督管理体系,“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法律监督,同时加大惩治和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的力度”。

为了防止避免惠农资金毁在“最后一公里”,郑风田强调说,要在涉农资金的一系列使用环节做到透明,要认真落实涉农资金公开公示制度。今后要大力加强建立相应的网络查询平台,群众可随时查阅涉农资金的分配、使用、发放等情况。可以为每一户村民设立涉农资金专用账户,实行“一卡通”,各项惠农资金补助、补偿款由拨付单位或部门直接补贴至村民个人账户。(记者赵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