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严书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理论创新与进一步解放思想

2013年12月16日15:1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政策突破。就理论创新而言,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三个解放”的论述、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述、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的论述、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论述、关于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并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论述、关于坚持和完善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论述、关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论述、关于政府职能的新论述。要发挥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对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重大先导作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既是由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又是贯彻落实《决定》的紧迫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讲话中指出:“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重要原理的重申,又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许多重大理论创新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理论创新成果对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重大先导作用。

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理论创新的主要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一系列重大政策突破。就理论创新而言,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三个解放”的论述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时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重要论断既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又是重要理论观点创新。我们党的领导人总是善于运用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话语来表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毛泽东用“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来概括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邓小平讲要用“人民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标准。江泽民认为“三个代表”,最终是要落脚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的。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那又如何理解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论述是重要理论观点创新呢?这是因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人民福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领导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正如《决定》指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充分体现,无疑是重要理论观点创新。

《决定》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时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即“三个解放”)。这“三个解放”中的每一个“解放”的提法,都不陌生。但是把“三个解放”统一起来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就有了新的理论意义。尤其是“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提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说今天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就是指改革到了今天容易改的都改了。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这是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当前出现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等问题,其深层次原因就是活力不足。所以只有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激发活力,释放改革的“红利”。

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述。《决定》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时,鲜明地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性质和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的统一。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因此,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的根本保障。我们所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的错误,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能改。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性质的论述,一定会对今后的改革实践产生重大先导作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这是《决定》重大理论观点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全方位的制度安排,即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它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这样与以往我们从发展层面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结合起来,丰富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国家治理能力是指运用国家治理体系管理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驾驭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能力,是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最重要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从社会管理到国家治理这是重要的理念创新和体制创新。就理念创新而言,它体现了系统思维,即治理主体多元化即包括了政府、社会和中介等治理主体。而且重视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协调,追求双赢和多赢的结果。它体现了法治思维,即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建设法治中国的理念。最终要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它体现了互动思维,即顶层设计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制度硬件建设与道德软件建设相结合等。就体制创新而言,就是要建立起一整套与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以及与坚持系统治理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