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独家特稿

胡 敏:政府改革如何“放权”需细致研究和设计

2013年11月20日10:2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形成有效的政府治理关键是形成行政权力配置的有序化

市场经济从欧洲国家开始建立以来,所有经济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都离不开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法人(公众)的关系。其理想的状态是,在信息充分和产权清晰的前提下,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发挥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政府所要做的就是解决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市场失灵”问题,要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维护市场公平、平抑经济波动、构筑社会保障来体现政府应有的职能,从而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

纵观改革开放35年来的各项改革,我们每前进一步,对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的认识也都前进一大步。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也是形成有效的政府治理的关键。纵观多年来我国政府改革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破解开来,其实就是三个问题:一个是行政权力边界的问题,一个是行政权力错配的问题,一个是行政权力约束的问题。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立一个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的要求和这次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的“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由问题倒逼改革,寻求改的方向和给出改的答案,对政府自身改革来说,归结起来,就是要彻底解决好“放权、分权、限权、接权、管权和养权”的问题,从而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层级之间形成一个可预期的、配置合理的、有序运行的权力关系。

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中央政府带头垂范,通过大力“放权”,将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项下放,市场能办的,就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以此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释放出的红利,对拉动中国经济回暖并加速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权力下放多少、要怎么“放”、“放”多开,需要细致研究和设计。这里涉及政府权力在竞争性领域、自然垄断型领域和行政性垄断领域的进退,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权责划分,涉及各政府层级间事权、财权的匹配和限定问题。另外,“放权”也不意味着全面放松管制,“放”和“管”在制度设计中还需要两轮驱动,做到“该放的要放开放到位”、“该管的要管住管好”。

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市场发育尚不十分健全,行政区划还存在历史的分割,尤其是社会组织发育还很不健全。放权之后存在谁来“接权”,怎样“接权”的问题值得考量,需要把“接、放、管”的文章做好。

正如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在中央转变职能的“上篇”加快书写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要尽快写好职能转变的“下篇”。中央政府明令取消的,要不折不扣地放给市场、社会,防止明放暗不放、先放后收、虚放实收等行为,还要认真研究放权后的承接主体问题、放权次序问题、放下去后怎么管的问题;地方政府也要有担当、不截留地“接”,有规矩、不藏私地“放”,把地方本级该放的权力切实放下去、放到位,决不能打“小算盘”、搞“小九九”;有章法、不卸责地“管”,把该管的管起来、管到位,规范监管行为,克服随意性。这样,才能让政府职能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切实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共同释放转型发展的推动力。

当然,还有一个“养权”的问题。要通过树立良好的政风,营造良好的行政文化,让广大公务员真正树立起永做人民公仆的政府精神,以良好的政风和公信力保持公心、赢得民心和公众的信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把群众当先生,认认真真向群众学习。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