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胡鞍钢: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和最重要的创新所在

——基于改革开放历史逻辑和发展逻辑的观察

胡鞍钢

2013年11月18日08:25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全面深化改革”的非凡意义

  改革开放将推动中国与全世界分享“改革红利”

  我们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蓝本,采用目标一致法,对过去十年中国的改革进行了客观、全面、专业化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包括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制、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机制等6大项、36个子项、200多个细类的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考察,我们为过去十年中国的改革打出了89.7分的成绩。能够取得这个成绩,无论对世界上哪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面对世界,中国共产党已经胸有成竹地制定了“中国大战略”,为中国未来十年的改革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过去十年,通过持续的改革开放,中国由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十年,改革开放将继续推动中国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变为世界第一经济体。中国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全人类、全世界分享“改革红利”。(作者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学者·语萃

  ■全会最大的亮点和最重要的创新所在,就是超越了以往的以经济改革为主题,进行“五位一体”体制改革的系统设计、顶层设计和总体设计,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全会精神的一个关键词是“升级”,一是经济的升级,中国的经济体量与质量还要进一步升级;二是中国的开放水平要升级,要创造开放新红利;三是要创造改革升级版亦即“改革2.0版本”

  ■改革开放的本质是释放人的创造力、创业力和创新力。按照现有的改革轨迹发展,中国社会将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创造力、创业力和创新力

  主题链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是民主集中决策机制的又一典范

  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提出将党的中心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还在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此后历次党代会和中央全会也都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

  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30多个省级地区和300多个地级、2800多个县级、40000多个乡镇级行政单位的“超级国家”。想要有效治理中国,我们需要民主,特别是党内的民主机制。民主集中制实际上回答了如何解决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人口最多国家、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世界最大执政党的治理问题:对任何一种改革方案,总会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一种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一定要先民主地听取反映各方智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将各方智慧集中起来,达成政治共识,再经过法定程序作出政治决策。党的民主集中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的准备过程中再一次得到实践。

  首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央政治局紧密围绕全会决定的有关重要议题进行了十次集体学习。譬如第十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第九次集体学习突破了以往单纯“请进来”的模式,中央政治局常委走出中南海,前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实地调研、学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其次,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当选一年以来,高度重视深入基层开展集体调查研究,主动获取基层信息,听取各方意见。据媒体报道情况统计,过去一年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赴各地调研共计35次(截至2013年10月),调研地区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三中全会重要议题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

  再次,三中全会《决定》征求意见稿在数千人(据我估计)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询。这一范围覆盖了省、部、大军区、军区一级党委主要负责人,部分老同志、民主党派人士及众多各领域有关专家学者。这和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议题征求、调查研究、报告起草、中央审议、征求意见的过程非常类似。

  可以看到,三中全会重大决定的制定过程,又是一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全党全国全军广泛参与的民主政治实践活动。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主政治实践,也是最具成效的民主政治实践,已经大大地超越了所谓“民主政治典范”的美国。不久前,我们邀请了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前秘书长爱丽丝·杰蒙德(Alice Germond)女士来清华大学介绍美国政党政治及决策。据爱丽丝女士介绍,在民主党竞选纲领的撰写过程中他们也会征求各州民主党人士的意见,但像中国这么大范围的意见征求,他们是没有的。这也证明了中国的民主制度是真正更加广泛、更加切实的民主。(胡鞍钢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