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十一章 中国的对外援助为什么不附加条件?

2013年11月14日15:5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也曾慷慨援助过亚非拉很多国家。根据2011年《中国对外援助》白皮书,中国对外援助60余年来,援外金额累计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000多个成套项目,80%左右的对外援助给予了亚洲和非洲。中国在开展对外援助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国特色的指导思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在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不干涉内政”作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准则是中国援外不附带政治条件的理论渊源。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时首次提出了以“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为核心的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不附加任何条件尤其是政治条件成为中国外援的基本指导原则,也为此后历届中国政府所坚持。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时又一次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中国对非洲的支持和援助,过去没有、将来也永远不会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始终坚持援助国和受援国的地位平等,是朋友和伙伴的关系,不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南南合作的关系,不是单向赠与的关系。

然而,有些西方国家和媒体对中国对外援助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做法表示不赞同甚至指责。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与西方在对外援助的理念与方式上存在差异性和竞争性,导致西方对中国对外援助的误解和担忧加深。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在对外援助过程中对受援国的人权、民主、良政等问题愈益重视,要求援助资金促进受援国政治、经济和社会进步。在实际操作中,西方国家往往在援助中附加政治条件,以便通过援助影响和改变受援国的发展进程与方向。西方国家并不把附加政治条件贬义化,反而认为附加政治条件有助于对援助资金的使用进行规范和引导,对援助过程进行监控,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外援助的目标。但中国把附加政治条件等同于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认为这样做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不接受别国将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中国,也绝不会把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强加于别国。中国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为许多原本依赖西方援助的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使其中一些国家可以拒绝西方国家附加了大量政治条件的援助,从而弱化了西方传统上通过援助对这些国家所发挥的影响力。同时,随着中国迅速成为新兴援助大国,西方国家将中国援助视为对西方主导的国际发展援助秩序的冲击。

当前国际上对中国对外援助的批评和指责,其中一些源于对中西不同援助理念的不了解,但也有一些是别有用心的无端指责。比如,有人认为,中国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外援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受援国的能源、占领受援国的市场。事实上,非洲出口到中国的石油不到30%。2009年,中国在非直接投资中,矿业投资约占29%,而美国直接投资中的矿业投资占到60%。中国还帮助资源比较贫乏的马里援建大桥、修路。又如,有人批评中国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对外援助是纵容受援国政府的腐败和侵犯人权行为。实际上,在援助过程中,中国政府和受援国政府共同全程参与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对援助过程实施监督。而且中国对外援助一般都是以实物形式或工程项目建设方式提供,尽量避免提供现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政府腐败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