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的?

2013年11月14日15:4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此外,中国社会整体富裕程度的提升,也是就业供需不平衡的一个原因。二十几年前家庭收入少的时候,即便在城市,学生一毕业就要马上工作,不管工资多少,重要的是能够贴补家用。现在不同了,有的年轻人毕业后选择先玩两年,经济上“啃老”,等到有满意的工作再就业。这里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大学毕业生,对于工作的态度已不完全取决于生计,而更注重个人感受、发展前景等精神因素。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面对就业问题上的新情况,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在中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论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数量上看,每个人都有一份工作;二是从质量上看,每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高质量的就业”,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所达到的全社会具备劳动能力的成员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位相适、按劳付酬。为此,“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是就业政策领航:在经济转型中拓展更多优质岗位。近年来,中国不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初步建立了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一整套稳定扩大就业的政策体系。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压力骤增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以最大化就业为保底政策,以优质化就业为最高目标,最大限度地处理好调结构与保就业的关系,为不同就业群体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岗位。如: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必须一方面创造一定数量的高端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保证淘汰岗位的稳妥分流,减少对就业负面影响。在培育新兴产业过程中,着力发展那些吸纳就业能力强,提供岗位质量高的产业。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为大龄下岗人员、残疾登记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环保、绿化、卫生、交通、便民服务等公益性岗位。

二是自主创业起航:就业天地宽广。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创业不仅可以实现自身就业,还具有带动他人就业的“倍增效应”。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自主创业,从中央政府《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到省市首批国家级创业城市创建活动的开展,从着手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壁垒,到完善和落实贷款、贴息、房租减免等鼓励创业的金融政策,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轻装上阵,开启梦想。新闻媒体还大力介绍创业典型,特别是那些面对失败不屈不挠成功实现再创业的典型,营造了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人们的创业意愿不断提升。

三是职业培训助航:让就业者赢在实力。近年来,中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就业培训的重要性。在力度上,中国“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期间,政府用于就业培训的经费达到230亿元;在形式上,“订单式”培训等创新型劳务就业培训风生水起;在政策上,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四是信息服务护航:求职之路更顺畅。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积极调动市场和社会资源,设立各种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积极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服务,开展个人职业素质测评,帮助劳动者了解岗位状况,更好地掌握求职方法。全国互联互通的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也在不断兼容和优化过程中,就业信息越来越公开,就业机会越来越公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