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韩长赋:实现中国梦  基础在“三农”

农业部部长 韩长赋 

2013年11月12日14:25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实现中国梦 基础在“三农”

  解决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问题 逐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解决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问题,逐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改善农村民生,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2002年以来,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72万公里,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000多万户,改造农村危房460多万户。目前,全国100%的行政村和95%以上的自然村通上了电话,100%的乡镇和近90%的行政村通了宽带。同时,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展。我们长期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社会政策,城里面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管的,而农村的是农民自己办的,比如说教育,城里人从来没有听说过,孩子上学的校舍要集资,但是农村是这样的。应该看到,这些年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现在的农村实现了真正的义务教育,不集资办校舍了,特别是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新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有两大历史性变革,惠及亿万农民,必将载入史册。一是免除农业税。二是在农村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对农村人口的全覆盖,参加新农合人数超过8亿,60岁以上老人,大多数都已经进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这都是历史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历史欠账多,过去是城乡两套制度,所以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低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另外城乡公共服务包括社保还是两套体系、两种标准。农村落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为此,要加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力度,加快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逐步提高标准和保障水平,最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总的来说,要把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这是我们的方向。我们要真正推进农村的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庭院美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解决好城乡要素不平等交换问题 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是解决好城乡要素不平等交换问题,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主要问题是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实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靠农业农村来支持工业、建设城市。改革开放之初,有关机构算过一笔账,当时全国工业净积累刚好与农产品剪刀差多年的总积累大体相当,就可以想象农民对工业化的贡献有多大。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逐步放开了价格,应该说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逐步在减少、消失,但是要素城镇化超前,农民城镇化滞后,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的不平等交换突出起来。我们现在讲,要逐步缩小或者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现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问题,主要是城乡要素的交换不平等。一个是土地方面,要搞工业化、城镇化,肯定要征用一部分土地,近年来我们征地补偿费用逐年提高,但还是大大低于土地的市场价格。出让价格往往是征地补偿费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土地出让的收益,级差地租是巨大的。土地出让收入大部分用于城市建设,直接用于农业的占比还是比较少的。金融方面,农民和农业积累的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工业项目。农村资金供给严重短缺,提高了农业和农民的融资成本。劳动力方面,也有专家测算,农民工通过低工资和没有强制规定上社保的方式,每年为城镇积累的资金数量也是比较大的。

  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合理补偿机制,进一步使要素向“三农”流动。因为农业是基础,农业是薄弱环节,农业现代化是短腿,没有要素的支持和投入,想快赶上来是很难的。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土地征用,要让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和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引导政策,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包括产品创新,要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抵押、担保制度,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农民怕“三大”,第一上大学,确实上大学四年读起来,没有六七万可能下不来,但是这个现在也解决了,国家出台了政策,助学制度,包括助学贷款制度、助学资助制度,不使一个孩子因为拿不起学费而辍学。第二,生大病,现在有新农合,还有大病救助制度,所以基本上费用绝大多数可以报销了,也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遭大灾,这个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我们支持农民加入保险,但是过去没有保险,这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不断地推进探索。现在保险的覆盖面还不够宽,标准还不够高,特别是覆盖面。一场疫病,一场大水等灭顶之灾还是有风险的,所以我们要完善保险制度,通过分散风险机制来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这三个问题,农民工的问题解决好,农村的公共服务问题解决好,还有城乡要素交换的问题解决好,相信会从根本上促进农民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和资源支持。

  特别指出一点,推进城镇化不能取代新农村建设,也不能取代新农村。城镇化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必然方向,但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也必须建设新农村,因为中国人口多,主要是农民多;农民要进城,但不可能都进城,更不可能都进大城市。所以,城镇化要加快推进,但新农村建设也不能忽视。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2.6%,当然这是常住人口,如果按照户籍人口算大约还是在35%左右。即使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70%,按届时总人口15亿人计算,仍有4.5亿人生活在农村,虽比现在大幅度减少,但还是很大的数字,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我们必须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也不能盲目套用城镇化建设的做法,简单地撤村并居,让农民上楼。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样化,更不是所谓的“去农村化”。有差异才有多样化,如果把新农村都建成高楼大厦,到哪里去寻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的田园风光,到哪里去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种意境。城镇和农村应当和谐一体,各具特色、相互辉映,不能有巨大的反差,也不能没有区别,否则就可能城镇不像城镇、农村不像农村。建筑是写在地上的艺术,是个历史行为,犯了错误是不大好改的,新农村应该是升级版的农村,不应该是缩小版的城市。所以只有传承乡村文明,保留田园风光,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那才是美丽乡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