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深化政府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政务公开透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从法律层面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用法律打造透明政府的重大举措。但从法律的贯彻落实看,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着公开程度不高、渠道较少,公开范围缺乏明确界定、重形式轻结果等问题,总体上讲,制定这一法律的目的远远没有达到。政务公开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政务公开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不能只讲形式不讲结果。二是要尽快确立政务公开的界限,例如针对各部门、各岗位,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公开政务;建立政务信息公开的检查、考核制度,作为部门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用制度监督、督促政府部门贯彻落实政务公开的要求。三是建立和实行因公民申请而公开信息制度,满足公民依法获得相关信息的需要。四是要建立政务公开后的信息反馈制度。公开政务信息,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另一方面信息反馈也是构筑政府与公民之间沟通渠道的重要方式,同时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改进工作,强化政府的服务能力。
健全行政问责制度
健全行政问责制度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一是要明确问责事由的范围、问责主体、问责对象等进入问责制度的所有因素,将行政问责贯穿到政府工作的执行、决策、监督等各个环节。二是要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明确和细化部门所承担的责任。具体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三是要进一步对外要强化政府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加强对政府的司法监督。
充分发挥公民积极作用
从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要求看,公民参与国家治理已成为现代政府治理过程和公共管理者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近年来,公民参与政府治理的渠道越来越多,如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政务公开与决策公示制度等为公民参与政府治理提供了舞台。然而行政决策体制如何做到信息通畅,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如何互相回应、公民参与的有序性、公民参与与政府决策效率之间的平衡等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无论怎样,公民参与、并且更深层次参与政府治理的趋势,要求我们要通过制度建设(例如完善听证会制度、鼓励公益诉讼)进一步保障公民参与的范围和深度,同时要引导公民不断提升参政议政的能力,让更多的民众具备参与决策的主体条件,在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下,完善民众参与政府治理的体制机制,使民众的智慧和能量成为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的力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