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陈道富:中国利率市场化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

2013年10月25日09:0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原标题:利率市场化要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

  上海自贸区获批后,金融改革的话题屡被提及。这其中,利率市场化将是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其牵一发而动全身。毕竟有学者言,长期将利率水平定在远低于均衡水平的结果必然推动投资膨胀、资产泡沫。

  我国从1996年起就开始利率市场化,经过16年发展,2012年利率市场化可谓破冰之旅,存款利率上限以及贷款利率下限终于被突破。但“破冰”之后,各界更加期待实现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徽商银行日前就把存款利率全面上浮了10%,有关贷款利率管制放开的呼声再起。

  如何有步骤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体系内的配套措施改革?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我国进一步放开了存款利率下浮比例,不同类型银行的存款定价出现分化,但整体较为平稳。从期限来看,短期存款对利率上浮区间的放开比较敏感,长期存款定价较为稳定。近十年来,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大部分时间低于通货膨胀(CPI),储户利益受到较大的损害。今后如何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达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陈道富: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关键是要做好三件事:其一,使利率市场化真正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竞争是使价格信号发挥作用的关键,既要保证银行业内部合理竞争,又要引入替代品竞争,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其二,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管理和宏观调控体系。其三,合理安排制度变革的顺序和力度,管理好转型过程中的风险。

  具体而言,我国可以考虑按照以下步骤推进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下限完全放开;存款上浮比例提高到20%至30%,为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资金市场的价格波动提供启动条件;推动银行融资方和资产方与市场的融合,发展CD、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市场,为商业银行转型提供市场条件,提高利率市场的传导效率;发展多层次的资金市场,尤其是完善国债一级和二级市场,构建基准利率体系,并培育价格型货币调控工具,控制货币调控风险。

  再一步要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对银行、金融市场等的监管和消费者保护,特别是银行理财市场、集合证券投资市场的监管,以控制无序竞争;存款利率放开,存贷款利率市场完全市场化;允许部分违约事件发生,构建风险利率定价体系;资金市场的准入限制放开,加大市场化深度和广度;最后实现汇率自由浮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当然,利率市场化仅仅只是实现金融资源的以市场为基础的优化配置,要达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还需要经济体系的完全市场化,包括其他要素市场的定价机制市场化,地方融资平台的约束硬化,政府管制、管理的市场化等。让实体经济向金融体系发出正确的风险收益信号,是保证利率市场化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