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到源泉中去推进法学创新

——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

2013年10月20日08: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到源泉中去推进法学创新(学者访谈)

  实现中国梦,法治既是重要内容,也是强大推动力和可靠保障。为此,中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学作为紧随时代发展的学科,肩负着探索基础法律理论、关注重大法律问题、提供现实法律对策的重任。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下,我国的法学研究应怎样关注重大社会现实,不断创新发展道路,承担好自己的历史使命?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授。

  记者:法学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研究成果的丰富、研究队伍的壮大都是具体表现。出现这种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评价新时期法学研究取得的成就?

  黄进:我们这一代学者是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发展的。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大学里非常缺法学教师,很多专业课程没有人能教。如今,高校、科研机构中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学研究队伍,在理论法学、基础法学、应用法学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法学的学科专业体系,产生了大量研究著述,并积极为国家法治建设建言献策。

  30多年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首先带来了与经济相关法律部门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和确立更是为法学研究提供了强大推动力。法学界提出并探讨了一系列新的理论与观念,如公私法划分、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法律的本质属性问题等等。随着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法学界又掀起了探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的热潮。

  纵览我国法学30多年的发展,在以下一些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

  把握正确方向。法学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法学是研究法律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治国理政、经世致用的学问,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30多年来,法学界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探索、研究、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培养良好学术规范。法学研究是一个深入、持久、理性地认识法律概念、法律理念以及法治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遵守相应的学术规范。它既包括法学研究中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也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学风教风规范等。可以说30多年来,法学研究逐渐从不规范走向规范,学术质量不断提高。

  关注重大现实问题。是否关注重大现实问题,是衡量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学术良知的重要标志。法学研究涉及现代法治的重要方面,往往事关国家文明、社会进步和公民基本权益,因而法学研究者尤其应当关注国家发展。30多年来,法学的进步始终与关注、解决国家经济社会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紧密相连。近年来,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都有法学研究者的参与。比如,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物权法制定、诉讼法修改,都有法学研究者的贡献。

  记者: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急速发展时期,许多方面的法律需要完善和调整,法治中国建设任重而道远。适应时代需要,法学研究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侧重?

  黄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法学研究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缺乏高水平的法学家。法学研究水平与中国的大国地位还不相称。在国内,缺乏跨学科的法学大家,在国际上,缺少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学家。二是创新能力不足。整体上学习国外的多,对外产生影响的少。三是精品力作还不多。虽然说法学研究成果在数量上非常可观,法律图书每年出版很多,但是能够称得上传世力作的还比较少。四是服务社会还不充分,研究现实问题、提供建设性决策咨询的法学思想库、智库作用发挥还不够。面对这些问题,法学界还应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加强研究。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不断完善它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法学研究应关注立法工作如何提高质量,使法律体系更加具有科学性、稳定性、权威性和生命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