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由以上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关于“中国模式”论述的梳理中,不难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从邓小平提出“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到江泽民明确“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胡锦涛强调要不断完善中国发展模式,中共领导人视野中的“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领导人并不是刻意使用也没有刻意回避“模式”概念。习近平也明确指出:“所谓的‘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13年1月5日。因此,不论“中国道路”还是“中国模式”,概念只是形式,其所蕴含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使命与追求。
第二,从邓小平为了强调“走自己的道路”而确认“中国模式”,到江泽民为了应对国际上的各种风险考验而坚持“中国模式”,再到胡锦涛主动扩大宣传并让“中国模式”“走出去”,中共领导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深化对“中国模式”的认识,充分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坚持、发展及其前途命运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在一定程度上勾画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自信的历史轨迹。
第三,中共领导人谈论“中国模式”以及倡导发展模式多样化,实际上是站在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论从构建国际关系新秩序的视角,从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视角,还是从建设和谐世界的视角,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对世界和平稳定、民主文明的积极贡献。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5期
[参引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54页。
[3]《路透社新闻分析:苏联批评中国经济改革但却对中国的成功感兴趣》,《参考消息》1984年12月26日。
[4]《阿根廷众议院议长谈访华观感》,《参考消息》1985年8月18日。
[5]《〈北美日报〉社论:中共十三大引导中国阔步前进》,《参考消息》1987年11月13日。
[6]《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页。
[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5页。
[8]《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69~70页。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党的文献》2012年第4期。
[10]江泽民:《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人民日报》1999年10月23日。
[11]《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1页。
[12]《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7页。
[13]俞可平、黄平等主编:《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108页。
[14]《国际舆论热议中国两会》,《人民日报》2012年3月3日。
[15]胡锦涛:《巩固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在罗马尼亚议会的演讲(2004年6月14日)》,《人民日报》2004年6月15日。
[1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850~851页。
[17]胡锦涛:《加强全球合作,促进共同发展》,《金融工作文献选编(1978~2005)》,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702~703页。
[1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076页。
[19]《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9页。
[20]《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76页。
[21]赵启正、〔美〕约翰?奈斯比特、〔澳〕多丽丝?奈斯比特:《对话:中国模式》,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版,第15页。
[22]刘占虎:《“中国模式”批判——基于“华盛顿共识”的悖论和中国改革发展的持续性》,《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23]陈锦华:《中国模式与中国制度》,《人民日报》2011年7月5日。
[24]胡锦涛:《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在博鳌亚洲论坛二〇一一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1年4月16日。
[25]吴坚:《“中国模式”理论研究综述》,《中国领导科学》2012年第2期。
相关专题 |
· 《当代中国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