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高度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由此形成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的理论概括对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很注重历史经验的总结,他说:“凡人(包括共产党员)都只能根据自己的见闻即经验作为说话,做事,打主意,定计划的出发点或方法论,故注意吸收新的经验甚为重要,未见未闻的,连梦也不会作。”[6]毛泽东还注重传授总结经验的方法,他指出:“关于总结经验,我们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但是不能够罗列很多事情,而是要抓住重点,从实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以总结。这样总结,会给我们全党一个推动力,使我们的工作比过去做得更好些。”[4](p8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发扬他的一贯风格,重视经验总结,包括正确的经验和错误的经验,并由此形成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一些理论概括。
(一)要走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在总结经验中形成的一个最主要的规律性概括,它集中体现在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这篇讲话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总结了中国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以苏联经验为借鉴,主要是指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贝利亚问题被揭露,一些重要的冤假错案被平反,围绕以重工业为中心的方针发生的争论等,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觉察到苏联经验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1955年底提出了“以苏为鉴”。毛泽东说:“我们不要迷信,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都是好的”,“苏联的经验只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不从之。”[7]毛泽东对于学习苏联经验还作了自我批评,他说,“有时也学了一些我们用不着的东西。这个责任不能由苏联专家担负,而应由我们自己担负。这是指对苏联经验随便硬搬。”[7](p313)毛泽东在“以苏为鉴”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建设社会主义要走自己的路,不能只是模仿而缺乏独创,也就是他后来说的“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8]在“以苏为鉴”的同时,毛泽东还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开创了一条和平改造、采取多种组织形式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改造道路。
(二)要学习驾驭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毛泽东重视总结经验,是为了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1960年6月14~1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写的《十年总结》一文,着重谈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他指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是在一个长期认识过程中逐步地完成的。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已经有了十年的经验了,已经懂得了不少的东西了。但是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5](p198)这是一个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战略视野的科学论断,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初步回答了为什么要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要始终注重解决好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学习,不断进行总结,这是毛泽东一再强调的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就说过,“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9]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以后,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他指出:“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一定要下一番苦功,要切切实实地去调查它,研究它。”[5](p303)从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毛泽东认真研读了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三版下册,并发表了许多谈话。为集思广益,毛泽东与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组成研读小组,并就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劳动生产率等问题发表了见解,评析了教科书中的一些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认识。
(三)要正确对待探索中的挫折和失败
毛泽东总结经验,不只是总结正确、成功的方面,也总结错误、失败的方面,甚至后者的总结要更加深刻,我们从他总结的经验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有不少就是来自于后者。他说:“我们有两种经验,错误的经验和正确的经验。正确的经验鼓励了我们,错误的经验教训了我们。”[5](p338)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遇到过挫折甚至失败,但他把失败看做是因害病而增强免疫力,说这“好比人害病一样,有些病他害过就有了免疫力,我还没有害过病就没有免疫力”。[5](p276)在1961年8月23日召开的中央和各大区负责人会议上,毛泽东说:“现在遭到了挫折和失败,碰了钉子,但还碰得不够,还要碰。再搞两三年看看能不能搞出一套来。对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了解,但不甚了了。我们搞社会主义是边建设边学习。搞社会主义,才有社会主义经验。‘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10]毛泽东这里说的错误和失败是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但他认为不能因此止步不前,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勇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继续探索。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正确态度,反映了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已经开始深入思考。虽然囿于历史的局限,毛泽东没有最终搞清楚这个问题,但他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路径值得后人学习和践行。
从毛泽东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凯歌行进,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共和国奠基人的历史性贡献。毛泽东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提供的理论准备是这种历史性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5期
[参引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5页。
[3]邵维正、范继超主编:《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
[4]《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5]《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7页。
[6]《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7]《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40、311页。
[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6页。
[9]《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1481页。
[10]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892~893页。
相关专题 |
·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 《当代中国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