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王真:毛泽东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准备

2013年10月09日15:01   

(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的最重要的理论准备

虽然毛泽东晚年曾一度背离了这条思想路线,但这并不能抹杀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准备的历史性贡献。对此,邓小平早就指出:“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时间被抛开了,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使国家遭到很大的灾难,使党和国家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害。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说,党的这条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确立的,他在领导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1](p278)这就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有一种主流观,要看基本面,不能因为一度背离就否定其本身。

首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确立的,这已经成为党和人民的共识,并成为党的思想理论财富和优良传统,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必须传承和贯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所提供的理论准备实质上是党的理论准备。

其次,毛泽东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如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7年春,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共八大以后提出了搞活经济的新思路,认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4]即中国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但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而不能急于国有化,否则不利于发展生产;学习外国的经验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独创相结合,不能照抄照搬,要学习对本民族有用的东西,保持本民族的特点,等等。即使在1957年以后“左”倾思想逐步抬头,毛泽东在某些时间段上也还是倡导实事求是的,如他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中的错误,多次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央全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并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来纠“左”,对纠正一些严重错误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61年,毛泽东针对党风方面存在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问题,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搞一个实事求是年”,强调“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5]

纵观毛泽东一生,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主导方面、基本方面,评价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也应当实事求是,不能以偏概全。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认识,

至今仍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没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现成答案,需要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辛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一些重要认识,具有长远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总的趋势,但囿于历史条件,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具体回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失了、矛盾还存在的观点,但他没有具体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4](p214)他还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4](p215)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存在基本矛盾,但不表现为激烈的对抗和冲突,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发展得到解决。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对八大关于中国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正确论断认识的深化,为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邓小平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毛泽东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1](pp181~182)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从根本上取决于它对自身基本矛盾的科学认识和正确解决,有矛盾才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发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基石。

(二)实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由之路

20世纪50年代后期,毛泽东针对党内有些同志急于使人民公社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以及企图废除商品生产等“左”的主张,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他强调,我国是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需要有一个商品生产的阶段,认为“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4](p439)毛泽东赞成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关于发展商品生产的观点,同时认为斯大林关于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观点不妥,毛泽东指出,一部分生产资料也是商品,如国家把农业机械卖给合作社。他还强调要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指出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法则,“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5](p34)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问题,成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奠基性观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破冰之旅始于邓小平。他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2](p364)这一论断的理论基点是建立在毛泽东对商品生产属性的认识上,诚然,毛泽东当时对商品经济的适用范围和价值规律运用程度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不像我们今天认识得这样透彻,但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商品经济可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的观点,强调了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重要性,这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这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认识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命题。毛泽东指出:“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4](pp240~241)这条道路体现了毛泽东发展中国经济的战略思路,即经济建设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但同时必须注意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认为,在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关系中,核心问题是处理重工业与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而要处理好这种关系,就要对农业的重要地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毛泽东指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而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就会更快地发展。因此,在重工业与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中,关键还是农业。毛泽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他强调:“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4](p200)这一思想后来形成农、轻、重为序的战略思路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反映了毛泽东从国情出发,努力开创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今天,我们党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对50年代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延伸和思想拓展,虽然有新的时代内涵,但在从中国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产业关系、注重协调发展方面,与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

毛泽东的这些重要认识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有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可以直接运用。比如,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性质不同的社会矛盾,正确对待和处理少数人闹事问题,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等,都具有长久指导意义;关于坚持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思想,搞好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思想,体现了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学发展思想,对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有些认识成果虽然有局限性,但其合理的思想内核仍然具有理论价值。比如,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应主要着眼于从中国实际出发选择发展道路的层面上去理解其价值所在,而不是在其内涵与今天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的比对上。对毛泽东所提供的理论准备的评价,我们既不能任意拔高,也不能随意贬低,应当实事求是,尤其不能因为毛泽东后来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走了弯路,就认为这一时期的思想认识都没有价值,甚至用改革开放后的认识否定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正确认识。我们要坚持唯物史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加强对毛泽东这一时期思想认识及其实践的研究,充分发掘毛泽东正确的或部分正确的或即使错误但其中蕴含合理因素的认识成果,深刻认识其指导作用或借鉴意义,这样才能对毛泽东所提供的理论准备有一个正确的、充分的认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