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明、黄力之、吴新文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3年1月出版
从1899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将马克思的名字第一次介绍到中国,到“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再到1921年党的一大确立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历史风云变幻,社会主义国家从二战后的五十余个,转而在“苏东剧变”后纷纷解体,社会主义遭遇了很大的挫折,陷入低潮。而今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的发展令人瞩目。但是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作用、意义及其未来走向,产生了一些迷惘和争论。比如资本主义还没有灭亡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失去时效?马克思主义是不合时宜了吗?强调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不是就意味着放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些困扰我们思想意识的尖锐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无法正本清源,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从而也无法实现中国人民自觉地在马克思主义旗帜引领下把中国的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而要直面问题,通过理论和事实对产生的疑问进行释疑解惑。唯有如此,才能以理服人,才能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威望。在《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一书中,陈学明、黄力之、吴新文三位学者将人们思想中存在的各种疑问进行梳理,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十个问题,引经据典,既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又联系实际存在的疑惑,从现实的角度进行正面的系统的解答。他们有力地驳斥了当前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污蔑歪曲以及误解,还原了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使读者在阅读后不仅可以引发思考、解除疑虑,更能领略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确实是指导我们前行的真理,从而坚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作者选取的十大疑问,代表了目前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因此也被世人所关注。就其现实意义而言,无疑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也非常契合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与一般的理论读物不同,为了能够让理论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此书采取了通俗理论读物的写作方式,既有理论的阐释,也有有力的例证,且语言风格通俗易懂。虽然是说理,但避免学术化的冰冷面孔,较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此适宜普通读者阅读和理解,确实是一本普通读者看得进、读得懂的好书。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五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推荐图书”;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版工程”;入选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中的10大疑问提要
疑问一 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了,马克思所预言的资本主义的丧钟至今未敲响,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失去时效?
资本主义没有完全按照马克思所预料的那样发展,而是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资产阶级“执行”了马克思的理论才导致的,或者是由科技革命带来的,而不是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还有一些新变化则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具有了客观基础。资本主义社会“万变不离其宗”,其固有的矛盾始终没有变。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在西方世界的“王者归来”,预示着回归马克思是人类走出危机的唯一出路。
疑问二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易帜了,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已破产?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仅仅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外因”,导致苏联垮台主要在于“内因”,斯大林的错误、苏联体制的弊端,贯穿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的,是苏联一些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放弃与背叛。因此把苏联垮台归因于“十月革命”的“原罪”是站不住脚的,不能把这种错误和弊端算到马克思主义头上。20多年的时间证明邓小平所做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被打败了,哪有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