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一本看得进、读得懂的通俗理论读物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图)

2013年09月30日11:29   来源:天津日报

原标题: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图)

疑问三 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在晚年对自己的理论做出过许多修正,是不是说明连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在晚年也已放弃了自己的理论,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坚持这一理论?

首先,《共产党宣言》的7篇序言在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做出修改的同时,反复申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其次,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附录”不能证明恩格斯已放弃共产主义的信仰,他在这里是站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上否定早期不成熟的共产主义学说。再次,恩格斯《卡·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并不证明恩格斯已是个社会民主主义者。恩格斯在肯定利用普选权的同时没有否定利用暴力的手段夺取政权。最后,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卷并没有推翻第一卷的结论,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论述与第一卷是一脉相承的。

疑问四 我们现在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强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一些原创的基本理论已过时?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做到“两个坚信”: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所提出的“四个分清”的要求,最有力地证明了我们所要进行理论创新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对其他什么“主义”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理论创新提供基础和条件。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去进行创新,那结果必然是“制造马克思”而不是“发展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元素”。

疑问五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欧洲有着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国的文化传统显然有别于欧洲,是不是意味着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不适用于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中国?

一部完整的文化史,既标示出文化的民族差异,也显示了不同文化的互相影响。正是在现代性的工业文明扩张的背景下,包括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影响并改变着中国本土文化,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中国人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将马克思主义深植于中国的土地,解决了外来文化必须经过本土化转换、与本土文化融合为一体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世界影响这一历史事实的角度来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并取得成功的一个历史成果。而从文化演变的角度看,则是生成中的中国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与扬弃的结果。

疑问六 我们现在实施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以功利主义作为思想动力,鼓励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集体本位”的基础之上,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因排斥个人利益而不合时宜?

马克思既说过“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也认为“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开放,既是一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运动,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辩证思想的回归。市场原教旨主义正在摧毁人性,当西方学者都主张对肆无忌惮的个人利益至上进行制约时,难道中国人反而应该放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中的个人本位主义的批判立场吗?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市场经济时期的个人利益,在张扬与限制之间保持张力。

疑问七 西方世界推崇“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而当今许多人又把这些价值观念视为适用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显然是与这些价值观念有区别的,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因在价值观上“独树一帜”而丧失了指导意义?

西方国家口头上奉行“普世价值观”,实际上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国利益。马克思主义承认人类文明的价值共识:一种价值追求要产生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必然反映文明的前进趋势、能有效地推动社会前进,必然反映人性的道义要求,必然具有强大的思想吸收功能。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对人类文明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人类文明的价值共识,不要西方政客的所谓“普世价值观”。

疑问八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革命学说,阶级斗争理论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一根主线,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只是在革命时代具有历史必然性,而在建设时期就失去了时效性?

“破旧”与“立新”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两面,“建设一个新世界”是革命的落脚点,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最后的斗争”是为了消灭阶级,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一个四分五裂、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最具说服力的建设性成就。只要不把马克思主义看做一成不变的僵化体系,就会坚信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上打天下”的理论,而且也是“马下治天下”的理论。

疑问九 中国目前强调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不是意味着选择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就要放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马克思主义集西方文明之大成,在苏俄和中国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文明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并有效应对西方文明的挑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差异性更有亲和性,正是两者在中国大地上的互补共生,才最终形成了具有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资源,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构成要素。

疑问十 中国改革以来实施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路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原先所批评的资本主义相接近,是不是表明指导改革开放的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民主社会主义,更不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既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成分,也有值得借鉴的西方思潮的因素,但主要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作用。(吴新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