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华文化: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8·19重要讲话精神

2013年09月25日16:21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中华文化: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

和谐理念

是民族发展壮大的必然归宿

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尽管学者们的研究表述不尽相同,但一致认同和谐理念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

西方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以武力征服为特征的霸权文化,无论是中世纪的宗教战争、资本主义早期的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还是帝国主义时期的侵略战争和资源瓜分,乃至于当今时代的海湾战争,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双重标准的强权政治等等,都赤裸裸地体现出西方霸权文化的征服特征。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奴役和瓜分,更让中国人民认识了西方霸权文化的本质。对此,一些正直的西方学者也是认同的,如英国著名思想家罗素就严厉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掠夺、侵略、好战的本性,赞赏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和谐”、“中庸”、“仁义礼智信”和孝道等。美国和西方国家大力宣扬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精神,并将其作为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在全世界推行,实际上也是以双重标准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的霸权文化逻辑。

相反,中华文化则始终推崇“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主张“贵和尚中”、“和而不同”,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甚至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都充满了和的观念,如“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夫妻和美”等等。有学者依据考古发掘资料研究证明,中国和文化的原初观念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即孕育而成。从和的字源来看,表现为夏商周三代的音乐之和、饮食之和、礼乐之和,逐步延伸为以后的“居中至和”、“天人合一”、“阴阳中和”等基本观念。

可以说,和的观念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古至今都一以贯之。例如,中国古代的朝廷对外交往,强调“协和万邦”、“和衷共济”,追求“万国咸宁”、“天下太平”;奉行中外一视同仁,对外国使臣的进贡往往回赠价值数倍之礼。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还率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与国之间友好相处确立了典范,成为国际公认的基本原则。又例如,中国古代发明了火药、指南针,中国人将火药用于年节喜庆和婚丧嫁娶,而火药传到西方后则被用于侵略战争和屠杀殖民地人民;中国人将指南针用于航海贸易和对外友好交往,明朝郑和奉朝廷之命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舰队,7次下西洋到达非洲,据说还绕过好望角直抵美洲,传播的是中外友谊和商贸交流佳话,而不是像欧洲殖民者发现新大陆后对印第安人的肆意屠杀和野蛮掠夺。

如今,一些嫉妒中国强大的西方国家以及觊觎中国领土领海主权的国家大肆鼓吹所谓“中国威胁论”,真是罔顾历史事实,缺乏文化常识,也是西方霸权文化在新形势下的拙劣表演。对此,我们既要坚持“和为贵”、“和而不同”、“与邻为善”、“以德为邻”的宗旨,又要做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实际准备,使和谐达到完美境界。

(刘纪兴 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