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胡鞍钢:人民社会是“中国梦”最大动力

2013年09月16日16:13   来源:人民论坛

原标题:人民社会是“中国梦”最大动力

人民社会将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社会

人民社会是中国重大的理念创新、理论创新。它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还是源于中国传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它是全社会团结的基础,是国内长治久安的基础,还是中国国际形象和软实力的基础。在中国的人民社会中,即使是民主、人权、法治、自由的思想,也是中国特色而不是美国特色;中国文化学习借鉴西方文化,但它本身不是西方文化,中国思想也不是西方思想。人民社会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创新于当代。从和谐的本质特征来看,社会和谐来源于中国几千年传承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早在《周易》中就有“太和”之说,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儒家的“天人合一”的含义是:人离不开天(自然),天离不开人。孟子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在这中间是最重要的。可见,社会和谐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思想,人民社会就是当代中国和谐哲学的生动体现。

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演变趋势来看,中国大大突破了经典的二元经济理论所预言的从二元到一元的历史轨迹,出现了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未曾经历的大规模农村工业化,走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独特道路。所谓经济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经济资源、发展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与关系格局。⑤经济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形态,是观察分析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始终维持传统农业的一元经济社会格局,近代以来,随着国际资本入侵,对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产生了很大冲击,一方面,造成农村衰落,形成农村贫穷经济;另一方面,在少数沿海城市建立了现代化经济部门,从而初步形成了现代中国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然而,由于生产力低下、帝国主义殖民等原因,旧中国的历史起点极低,二元结构差异大,转型任务十分艰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开始独辟蹊径,开拓独特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道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传统农村与现代都市并存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仍是一个有8亿农民,农业人口比重较高,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动。⑥中国的经济历史和转型实践进一步突破了二元结构理论,先是在中国农村中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农村工业部门,出现了三元经济社会结构,后是在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迅速发展、超大规模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工)进入城镇,成为城镇地区的二元结构(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进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四元经济社会结构。中国这种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既有别于发达国家花了上百年时间走过的从二元结构到一元结构的一般道路,更有别于其他发展中人口大国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包括在城市地区的二元结构),再到一元结构的转型道路,特别是基本避免了大规模贫民窟、流浪人群和高失业率。中国的人民社会还需要经历一个四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转变过程,这就是通过城乡一体化、城市内部一体化、农村内部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一体化、趋同化和现代化,这就是中国人民社会转型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路径。这就是中国人民社会独特的演变之路,更加适应中国国情,更加日益多元化,也更加一体化,进而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胡鞍钢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