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专家解读中国的自由贸易区为什么选择上海

记者 郭芳 王红茹

2013年09月11日09:2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原标题:自由贸易区为什么是上海

  李克强力排众议

  上海关于设立自贸区的探索,历时已久。

  2010年11月,《中国经济周刊》对此曾进行过相关报道:早在2009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起草了一篇题为《关于中国在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设想》的文章,报给了时任总理温家宝。温家宝非常关心,亲自批示将“自由贸易区”改为“自由贸易园区”,并请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联合组织、调研。次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对上海浦东新区建设自由贸易园区进行实地调研。

  “那个时候,专家们呼吁,在综合保税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更加便利的自由贸易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当时,上海方面的相关负责人也较为乐观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央来上海调研,说明上海有机会进一步获得实质性的“先行先试政策”。

  但在那之后,再未有获得“实质性进展”的进一步消息,直至2013年3月新一届政府上任。

  3月末,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调研时明确表示,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建立一个自贸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

  李克强认为,中国走到了这一步,就该选择一个新的开放试点。而上海完全有条件、有基础试验这件事。

  此后,上海推进建立自贸区的步伐明显加快。不过,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在媒体的公开报道中,上海的自贸区计划曾招致多部门反对。在方案征求意见阶段,多部门亦提出了许多不同意见。李克强最后力排众议,终使自贸区方案获批。在《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中,多位受访者证实了这种说法。

  “的确,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声音。主要是大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形势、整个国家未来面临的挑战、产生经济危机的潜在风险,以及这个国家目前的专业监管能力等等的判断并不一致。但是,什么都等万事俱备也不太可能。”杨开忠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确实应该更加开放。

  在杨开忠看来,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应有三点:一是市场化改革;二是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三是促进中国的崛起,提高中国在东亚经济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杨开忠认为,开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