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从人民币国际化中寻求增长的新动力。目前的世界经济货币体系格局里,中国人民币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中,而且承受着各主权国家国际货币竞争造成国家利益的巨大损失。一是铸币收益和结算等损失。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38670亿美元,以少于美国仅15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服务进出口总额4710亿美元,是全球服务贸易第三大国。2012年中国实际吸收使用外资金额1117亿美元,规模仅次于美国,排全球第二位,而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772亿美元,排全球第三位。这样一个贸易和投资规模中,假定需要10%的流通中货币周转,其中如果有一半由人民币形式结算和支付,则人民币铸币利益就在2263亿美元,折现价人民币近14000亿元之巨,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规模就更大。这几乎是没有得到铸币利益。二是货币战中,人民币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地,损失巨大。由于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是国际货币,通过向全世界滥发货币,不仅获得向全球发行的铸币收益,而且为了平衡贸易,增强其出口竞争力,并在其经济不景气时,向全球货币体系注水,从而在自己较低物价水平格局下,将通货膨胀压力转嫁给其他国家,如中国在内的非国际货币和货币国际化程度低的国家,转移和获取这些国家的财富。从1994年汇率改革,到2012年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资产贬值损失就高达2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三是向世界发行货币的国家在向世界资金市场借债时,由于具备本币直接结算和发行权作为基础,融资成本很低;而且,这些国家可以用向世界货币体系注水的办法,合理地赖掉对中国等债权国的一部分债务,变成本国的国家净利益。中国由于人民币是非国际性货币,没有这种低成本融资优势,也抵御和抗衡不了其他国际性货币的这种注水性蚕食。四是世界货币发行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往往左右中国等非国际货币国家的经济形势及其财政和货币政策。比如,美国为了拉动增长,可以将量化宽松发行货币的负作用,转嫁给全世界,特别是贸易和投资额很大的中国;而中国为了保增长,量化宽松导致国内被动发行的货币就只能在本国经济体系内运行,通胀后果只能转嫁给国内,使得消费物价和房价暴涨;同时在国际上,包括中美关于协调货币政策的谈判中,还有苦说不出。
因此,我认为,在估计和设计防范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各类风险的同时,需要允许一些小的可承受的风险和代价,来换取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巨大利益,避免人民币国际化采取守势和慢势造成更大的损失。需要指出的是,支撑美国经济动力和抗衡经济衰退的三大要素:一是高科技,二是有活力的体制,三是向全世界发行其具有国际结算支付储备地位的美元。我估算,如果人民币国际化,由于发行利益、结算交易融资等成本降低、抗衡贬值损失、宏观经济政策话语主动等,所带来的国民经济支撑增长和托起衰退的速度,在1个百分点左右。
我觉得,寻求经济新增长极的着眼点在于:微观供给创造层面,鼓励创业和发展小微企业,增加就业,从政府主导的经济动力,转向调动全体人民普遍的小微创业和充分就业的活力和动力;从改善微观供给的方式,增加中等收入人群,降低失业率,减少因失业而贫困的人口比例,在促进人民富裕的基础上,积极地改善居民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良性地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平衡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真正转向消费主导拉动的经济增长。对外开放方面,仍然是以改善国内出口供给结构、质量和水平的思路,去适应和竞争国际市场,培育国民经济增长的出口和投资等支撑能力。而从国际货币领域看,各国国民经济损失和收益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应当将人民币国际化看成是避免巨额损失、争取全球利益的手段,使之形成抵御经济衰退和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如果将上述几个方面的新增长动力点看准和把握好,中国经济再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15年,完全有可能。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相关专题 |
· 周天勇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