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现代化是再认识社会主义的关键
理论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要通过重大基础理论创新,释放新潜力。
每一次改革突破都源于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再深化。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解决这个问题将葬送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初期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开端。由此出发,我们党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推动了一系列理论创新,释放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其后改革中,围绕“姓社姓资”“姓公姓私”,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极大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体系,新阶段改革再突破,依然要从怎样认识社会主义这个基点起步。
区分“姓社姓封”,是新阶段再认识社会主义新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封建更不是社会主义,不解决这个问题也将葬送社会主义。在改革早期,邓小平讲:“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对它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以后很快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没有能够完成。”在新阶段,在经济现代化高速推进之后,封建主义掣肘变得更突出了,在全面发展成为紧迫任务之下,反封建变得更重要了。进一步厘清社会主义与封建主义,围绕“姓社姓封”开启思想再解放,会极大催生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再深化。
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相结合,将再次迸发巨大理论效力。从现代化视角,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进步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启了现代政党观,科学发展观更是现当代发展观,广泛吸收、借鉴了人类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成果。下一步,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国家观、现代体制观,全面改革和政治改革就有了依据。最终,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总任务出发,变任务为目标,变暗线为明线,展开顶层设计,将意味着一系列理论再创新,能够持续推动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
在更本源意义上,科学社会主义是根植于现代社会基础上的,马克思说《资本论》“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因此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结合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了经济现代化的观念与体制保障,接下来,解决政治、文化、社会现代化的观念与体制保障,是当下乃至下一个30年的重大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