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保”难“报” 2亿流动人口医保跨省卡在哪?
联网困:难在技术还是“卡”在利益
跨省就医直报“卡”在哪里?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新农合角度来说,信息化建设滞后、省级结算中心没有建立,这是推进跨省报销的主要难度。
“目前地方探索都只是区域间的合作,而且是逐个医院与逐个统筹地区‘多对多’地签订协议,推进速度快不起来。”安徽省卫生厅工作人员说。
各省之间医院收费水平不一、诊疗项目不一、报销药品目录不一,导致核查、控费难,这也是跨省报销难的原因。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农合办王青伟说,一个剖腹产手术外地费用要比本地高出五六千元。“钱怎么花掉的,我们根本搞不清楚,北京上海的大医院根本不理我们这个小小的县农合办。”正是因为信息沟通不畅,导致跨省骗保的不少,这让医保部门对跨省报销“敬而远之”。
“跨省报销难在联网,但并不难在联网技术,而是难在政策和决心,最关键的是政府如何解决其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有关专家直言,实行异地就医直报,从政府角度来说,有点“花钱买亏”,不仅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不小的财力,而且还会导致医疗资金外流,这使得很多地方都没有动力去推进这一政策。
为便于农民工就医报销,安徽省一些县与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医院合作开展了新农合“即时结报”。省卫生厅工作人员说,一条“两点单线”的网络系统建设成本和每年的维护费用都在10万元左右。近两年新农合异地报销的费用占支出总额的近30%。
湖北省医保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各地医保基金都是独立运行,根据当地医疗水平筹资,所以各地基金的差距很大。而且人口流动趋势基本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实行异地就医直报将对后者医保基金形成冲击。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教授韩克庆认为,参保居民在本地看病,钱是从左兜到右兜,而跨省就医则是“把钱放别人兜里”。我国医保制度的属地化管理,很容易形成地方利益保护。
百姓问:何时自己才能享受跨省直报?
“医保跨省,我盼了好几年了,切盼早日兑现”;“和老人一起生活,才能多一层幸福,真切盼望政策落地”;“早就应该实行了,这样才能使农民工有病就治,才可以在每个城市安心工作多做贡献”……
国家“试点跨省就医直报”的消息一出,引起网友广泛关注。他们的留言中流露出既喜又忧的纠结:何时自己才能享受跨省直报?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随着人口流动加剧,跨省就医量也越来越大,这成为一个难以忽略的民生需求。而实现异地就医直报的前提是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同时要建立全国联网的医疗信息平台,让医保部门能够跨省调阅诊疗信息。
“医保统筹层次过低,导致医保支付者过多。”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指出,如提高到省级统筹,北京协和医院和30多个省级医保机构签约是可行的,和成百上千的县市级医保机构签约将崩溃。
卫生计生委2011年已开始探索建设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目前已经实现与北京、内蒙古等9个省级平台以及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等部分大型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代涛说,这一平台已初步实现费用核查功能,为跨省报销奠定基础。
同时,受访专家还提醒,推进异地就医直报,还要防止大量患者流向大城市大医院,这不仅会加剧看病难,而且可能引发基层医保基金风险。
“既要抑制患者无序流向大医院,又要保障真正需要到大医院的大病、疑难病患者的就医权益,推进异地报销还需配套建立分级转诊制度。”代涛指出,当前为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医保报销政策“一刀切”,大医院报销少,基层报销多,这对大病患者不公平。报销比例应该与转诊结合起来,遵循分级转诊的患者报销比例高,直接去大医院就医的患者报销比例应降低。
此外,一些基层医保部门还建议,当地医保水平仅能满足本地医疗条件的诊疗,外出务工人员到大城市看病比较贵,其间的差价,大城市应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他们毕竟是为了大城市的建设发展流血流汗,也应该享受到一定的服务。”(新华网北京8月20日电 记者 周婷玉、廖君、鲍晓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