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第一节  “唱衰论”的玄机与善意
主编 邹东涛 
2013年08月13日13:5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客观看待“唱衰论”

40年前,人们对中国“赶英超美”的看法是可望但不可及。然而在当前,赶超过英国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而且中国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并能够对中国的发展做出客观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而某些的西方专家和学者,转向而利用各种媒体工具来“唱衰”中国经济,应该说也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假如中国再如此发展下去的话,那么他们自诩为高明的经济发展模式都将被动摇。

当然,那些“唱衰”中国经济的西方专家和学者,忘记了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并没有因国际经济的衰退和国内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从一个较长的经济周期来看,一些“唱衰”者不断声称,“入世”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向衰退或崩溃的拐点。然而事实的情况却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不仅始终保持着稳步攀升的发展态势,更是在2002年开始步入新的增长轨道,在“入世”后的前五年时间里,中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按当年汇率折算,经济总量从2001年的世界第六跃居2005年的世界第四。

而且,即便是在爆发“非典”的当年,以及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时期,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住了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向党和国家,以及向全世界都交出了亮丽的答卷,继而以铁铮铮事实有力地反击了各种批评和质疑;从一个较短的经济周期来看,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给国家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中央果断出台并实施了一揽子扩内需、保增长的经济刺激计划,使国家的经济增速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漂亮的“V”形反转,重新回到两位数的增长平台。有鉴于此,步入2011年以后,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回归到常规状态,并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的下行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进入趋稳蓄升阶段,在此背景下,稳中求进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在8年来首次把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从8%左右下调至7.5%,同时更加强调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转变。

诚然,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也要注意到发展过程中所存在和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把枝节当做主流,也不能因为少数人的“唱衰”就对中国经济产生悲观情绪,更不能跟风式地加入到“唱衰”中国经济的行列。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花费了超过300年的时间,期间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大体上说来,资本主义国家经过300多年的努力所取得的发展,中国差不多只用30年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因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是在所难免的。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