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城镇化加速 中小城市或迎“黄金期”
中国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超过2万个,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如何激发中小城市的发展活力是重要问题
2013年08月09日10:11   来源:新京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城镇化加速 中小城市或迎“黄金期”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体,中小城市的发展问题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体制改革,激发中小城市活力;如何进行科学规划,推动中小城市发展;如何通过融资创新为中小城市增添动力?

8月10日,由新京报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2013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将对上述话题展开讨论。

中小城市发展成焦点

近几年,中国大城市在发展中出现了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空气污染等诸多问题饱受诟病。而在国内经济、社会转型的当下,中国城市的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和抉择。具体有两个体现,一是大城市发展依托的新思考;一是内陆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和塑造。这都是当前亟待破题的诉求,而后者更关系到中国城市整体发展的未来走向。

从数据上看,中国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超过2万个,选择何种发展模式和路径对于未来城市化政策具有重要意义。8月3日,在2013崇礼·中国城市发展(夏季)论坛上,与会专家也热议中小城市的发展问题。

“在现行体制下,大量的资源通过行政手段集中在高等城市,所谓地级以上城市,尤其是最重要的土地资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指出,上级城市既能拿到土地指标,又能拿到下级政府的财政资源来发展。这种城市结构、发展布局转变成大城市优先发展,如何激发小城市的发展活力将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大城市发展过快,人口过于集中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社会发展的很多问题都可从这个方面找到一些根源。”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认为,总体来讲,中小城市应该是今后城镇化的主体和主要形态。

中小城市发展模式待创新

“以人为本”是本轮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这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意义尤重。近年来,在大城市周边涌现出的卫星城,很大程度上缓解着城市居住的矛盾。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卫星城也暴露出配套不足、产业失衡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只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城市发展瓶颈的缩影。

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看来,目前很多中小城市因为对自身优势认识不足,或者资源方面等原因,在大城市快速国际化时,这些中小城市仍然处于发展缓慢的平台期。“很多城市必须要采取一些大动作,采取一些‘大手术’。”石楠表示,这是一种开拓性的做法,因为经济优势未必就有很大的竞争力,在文化和历史方面,就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而当前中小城市的发展面临着体制和机制的双重制约,天津泰达集团党委书记孔向日认为,附着在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可以依托自身的地理与产业优势,形成“区域城市”。以大城市“龙头”带动周边区域“龙尾”,通过密切的产业协同,形成上下游的互动关系,这在未来或许能够成为中小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思维。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