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把钱用在刀刃上
日前举行的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把钱用在刀刃上”。这一要求是在当前宏观调控中优化资金政策的重要指导方针,并具有中长期的导向意义。
一、财政运行进入“过紧日子”的新阶段,需要更加注重资金绩效
随着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回调,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局面业已形成。在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8%的情况下,当年财政收入增长率为12.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与GDP的增长已近于同步,一改以往十余年间财政收入升幅明显高于GDP增幅的情况。2013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为7.5%,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与同期GDP7.6%的增幅相比,扣除物价因素后,已落后近三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仅增长1.5%,如扣除物价因素,实为负增长。虽然这种财政收入增长明显低于GDP增长的局面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得到一定改变,但全年财政收入如实现与GDP在可比口径上的同步增长(假如今年的年度物价上涨率为3%,则财政收入增幅需为10.5%),就相当令人满意了。可以明确地说,我国财政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带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一路走高的阶段,已经告一段落,财政“过紧日子”的新阶段业已出现,这也是在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台阶”(由10%左右下调到7.5%左右)的大背景下合乎逻辑的变化。如果作一个粗线条的预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乏力,需做出特别关注和多方努力才能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大体维持在当前水平(22%~23%)的情况,在未来几年是大概率事件。
一般地说,努力提高资金使用的绩效水平,应是公共财政建设的必然追求,在财政“过紧日子”的情况下,注重提高资金绩效就更具有了特殊的意义。现阶段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乏力,除了客观因素的“自然下滑”外,还有一系列由必要的“结构性减税”所带来的主观因素。为服务大局,我们有必要实施以“营改增”“小微企业减免税”等为代表的减税减收措施,同时在支出方面,从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到保障房建设、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等,又需要加大财政支出投入,以满足这些“只能上不能下”的刚性的民生支出需要和密切服务于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这就必然带来赤字水平的提升,以及对控制赤字与举债规模,特别是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绩效的迫切而现实的需要。可以明确地说,在我国财政“过紧日子”的新阶段上,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努力“少花钱多办事”“把钱花在刀刃上”,是财政为全局服务的更为重要、更加突出的着力点,既有利于使财政分配避免过大的赤字压力,又可以使方方面面的支出需要减少“财力有限”的压抑而得到更好与更多的满足。
二、提高财政资金绩效需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在任何一个特定时段内,可运用的财政资金的有限性与要求得到安排的支出需求的反差,是财政分配中永恒的矛盾。在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支出之中行政成本费用的压缩空间有限、赤字安排只可能解决一部分问题等相关条件的约束下,提高资金绩效便成为一种最值得尽力而为的积极措施与必然选择。这从财政收支角度看,有两大基本要领:盘活存量和优化增量。
所谓盘活存量,在财政管理上讲主要包括如下要点:一是优化预算收支计划的编制,使之更加切合实际,更具可行性,特别是今后应探索建立和发展3~5年的中期滚动预算,提高瞻前顾后、动态优化资金安排的水准,以提升资金绩效;二是整合运用财政的库底资金与在途资金,特别是在各地还为数可观的“财政专户”中滞存的资金,总体提升财政资金的活跃度与运行速率;三是整合归并专项转移支付,并且注重及早下达,使之与相关地区的预算有机协调地统筹运行。
所谓优化增量,在财政管理上的要点主要有:一是在组织新增收入方面提高其合理性并充分挖掘其潜力;二是在支出盘子扩大的安排中应当充分顺应结构优化、突出重点、提升综合绩效的要求。
盘活存量和优化增量的结合,可使我国在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努力中大有作为。这两个方面虽然在前些年的财政运行中已有值得肯定的进步,但目前未解决到位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仍是十分明显的:我国以一年为期视野编制预算,还迟迟未实现向中期滚动预算方向上的突破;财政库底资金规模明显偏大,压低滞存规模和使之保值增值的机制都远未到位;“专户存储”主要适应了前一历史阶段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需要,在取消预算外资金概念后,已形成了为数不小的资金停滞;专项转移支付的整合与优化明显滞后于经济生活的迫切要求;合理增加财政收入的潜力挖掘不够,支出的结构优化更面临一系列挑战与创新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