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美国如何为老百姓养老
2013年03月02日16:50   来源:国际在线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美国如何为老百姓养老

  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它为美国庞大的私人养老金提供组合投资与保值增值的平台,反过来,庞大的私人养老金“入市”,也为美国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本的巨大支持。这种资本市场与养老金市场的强强联手与良性互动,值得中国借鉴。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养老金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3亿多人口,却拥有20多万亿美元的养老金储备,其中,私人养老金储备超过18万亿美元。相反,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走向老龄化社会的人口大国,13亿人口却只拥有2万多亿元人民币的养老金储备,其中,大部分属于公共养老金储备。由此可见,中美两国养老金储备在规模与结构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正视和反思。

  “二战”前养老金体系初建成

  1875年,世界上第一个企业年金在美国诞生,这是人类首次以契约的方式在企业明确引入“退休年龄”及“退休养老金”等相关概念。而私人养老金的创立,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美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推出。大萧条之后,公共养老金与私人养老金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得益彰。

  在美国,养老保障体系是市场自然演绎与政府激励导向“双重作用”的结果。在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前,私人养老金(企业年金)就在美国率先自发萌芽。1875年,世界上第一个企业年金在美国诞生,该年金规定:只要雇员为雇主工作满一定年限、且达到雇主规定的“退休”年龄,就可以享受雇主发放的退休养老金。这是人类首次以契约的方式在企业明确引入“退休年龄”及“退休养老金”等相关概念,这也是企业自主提供的“私人养老金”首次进入人类养老保障的视野,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企业雇员的一种重要退休福利。

  不过,从1875年至1935年的60年间,美国和加拿大总计仅设立过400多个企业年金,并主要分布在铁路、银行及公用事业公司。由于缺乏法治规范和政策导向,美国私人养老金一直处在盲目、自发、主观、随意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企业年金不仅给付门槛高,而且大多不可持续,有些则逐渐变得有名无实。与此同时,美国私人养老金的率先试水,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或加速了美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创立和推出。

  就在私人养老金出现半个多世纪后,一场大萧条(1929~1933年)成为美国公共养老金制度创立的导火索。由股灾伴生的大萧条,使大批美国富人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灰烬,有如人间蒸发。与此同时,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普通美国人大量失业、流离失所,失业率超过25%,美国社会处在极度不安与恐惧之中。为顺应社会改革的呼声以及化解社会危机,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美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由此正式确立。我们据此可以断定:一方面,私人养老金的示范效应,以及大萧条的巨大冲击,加速了公共养老金的建立;而另一方面,公共养老金的建立,实际上也是对私人养老金的正面肯定与鼓舞。自此,美国公共养老金与私人养老金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得益彰。

  但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刚刚从大萧条中恢复元气、走过来的美国人,虽然已构建了私人养老金与公共养老金的基本架构,但他们的养老金账户基本上没有多少积累和储备,国民养老保障基础十分薄弱。

  私人养老金第一次大跨越

  美国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迫使政府实行“物价和工资稳定计划”,然而,在工资管制或冻结的情况下,工会无法要求雇主涨工资,于是,提高福利(包括私人养老金)成为工会变相要求雇主涨工资的另一种选择,私人养老金计划由此被作为集体谈判的一个焦点问题纳入集体合同。

  20世纪40年代,美国养老金市场实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跨越、大发展,其主要动力源大致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推行公司所得税高税率,这在很大程度上怂恿或鼓励雇主建立合格的私人养老金计划,雇主通过向合格私人养老金计划缴费,可以享受联邦公司所得税的“税收扣减”,同时还可以为雇员提供补充养老金福利。

  其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美国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迫使政府实行“物价和工资稳定计划”。在工资管制或冻结的情况下,工会无法要求雇主涨工资,于是,提高福利(包括私人养老金)成为工会变相要求雇主涨工资的另一种选择。

  再次是一些工会领导人认为,单一的社会保障作为退休收入来源是严重不足的,因此,私人养老金应该成为公共养老金(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尤其是1948年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NLRB)裁定的一个案例,更是为私人养老金的发展奠定了根基。该案例裁定“雇主有法定责任将私人养老金条款纳入集体谈判之中”,并作为先例而产生法律效力。这直接推动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私人养老金新计划的不断建立和完善。

  最后是大萧条以来主流的社会、政治氛围转向,人们转变了对私人养老金的轻视态度。在大萧条中,美国人不仅失去了一生的储蓄,而且真切感受了个体力量的渺小和无保障的恐慌,尽管美国人1935年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但公共养老金只是一个“地板”或底线保护,它还留下了一个很大的保障缺口,急需有雇主提供的私人养老金福利来抵补。

  正是上述四个因素,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私人养老金市场的第一次大跨越、大发展。1950年美国私营部门参加私人养老金的工人数比10年前翻了一番,达到了980万人;1960年,参加计划的人数比1950年再翻一番,达到了1870万人。

(责编:乔业琼、高雷)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