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经济:转型的挑战
五方面不确定因素
学者和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增速减缓和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的同时,下半年国内经济也积累了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毛振华教授认为,“非预期性”下滑成为当前经济形势一大特点,他还强调,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无法依靠政策宽松与刺激重返持续复苏的轨道。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资源错配与体制扭曲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经济不确定因素积累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二是影子银行与监管套利;三是房地产泡沫;四是严峻的产能过剩;五是流动性泛滥。
在目前复苏乏力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大幅调低了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 去 年 底 , 该 所 曾 预 期 今 年 中 国G D P增 速9.3%,但其发布的2013年中期预测认为,今年中国G D P增速将达8 .1%。即使这样,这个速度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仍过于乐观。
有关研究报告认为,我国今年下半年经济依然存在增速反弹的基础,但回升力度有限,今年全年的经济走势将呈现出“前弱后稳”的趋势,并面临比较强的不确定性。
宏观数据显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效应并未如期出现。今年产能过剩问题对制造业的投资增长带来不利影响。据介绍,中国新政治经济周期的开启使各级政府的增长意愿和投资冲动依然很大,从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增长目标来看,70%的省市、增长目标依然超过了10%。但从实际数据来看,地方项目投资并未出现明显增长。
国务院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称,目前经济运行中呈现出多个数据冲突现象,比如中长期贷款上升,但工业用电和铁路货运指数均有所下降,这表明货币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渗透较弱。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负债过高,导致大量融资用于支付利息,并没有用于投资再生产。
防范金融问题始终受到管理层高度重视。最近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严密防范金融风险”,要“深入排查各类金融风险隐患”,“及时锁定、防控和化解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其态度之坚决从字里行间皆能体会。
“这次发布的‘金十条’突出了‘调结构’和‘防风险’这两大重点,这也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两个关键点。”来自国泰君安的宏观分析师表示,“《指导意见》还明确指出了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规范银行理财,防范‘两高一剩’行业转型引发的资金链断裂风险,防止民间融资、非法集资、国际资本流动等造成的风险扩散等风险点。”
兴业银行的研究报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数据的表现始终不尽如人意,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速下台阶的预期再次强化,金融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更加显现。但我国货币规模在持续扩张了多年之后,金融体系的实际杠杆率不断上升,大量资金未能进入实体经济。加之国内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客观上存在去杠杆化的要求。在全球危机的进一步的蔓延和深化背景下,这些风险隐患会不会爆发,会不会出现一些苗头性的、趋势性的问题,成为影响今年经济和金融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也就成为当前金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一些‘老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还不稳固,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增强。”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说。
王一鸣表示,在出口、房地产等既有增长引擎动力有所减弱的情况下,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基础设施和国有投资推动。部分企业负债和杠杆水平有所上升,一些地方平台融资渠道更加复杂,加之房地产市场、社会资金和民间借贷、理财产品等表外业务等问题仍需重点关注,防止金融风险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前提。
《指导意见》中将“严密防范金融风险”列为一章,其中提出的政策对策十分具有针对性,可谓“对症下药”。具体看,关于如何防范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金融风险,《指导意见》主要从三方面就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出要求:一是要提高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二是要严密盯防相关重点领域。三是提出要进一步优化信用环境。
此外,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下半年,在积极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首先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动态变化,综合运用数量型、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其次,要进一步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与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有机结合。对于金融支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关键是区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地执行差别化政策。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产能过剩行业中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帮助其加快发展;对于产品虽然在国内供大于求,但是在国际市场上有销路、有市场的企业,通过各种融资方式支持其跨境投资经营;对于实施产能整合的企业,通过探索发行优先股,定向开展并购贷款等方式,促进其实施兼并重组;对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通过保全资产和不良贷款转让、核销等方式支持压产退市;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严禁提供任何形式新增融资,防止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分类解决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再次,要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记者 方家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