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两会报道1:文化软实力,如何提高?
2013年07月26日15: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浏览两会的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大热点——

文化软实力,如何提高?

本报记者 杨学博 刘阳 刘文波 马跃峰

张振川代表(山东省济宁市市长)

高军代表(辽宁省营口市市长)

于魁智委员(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

丹增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

范迪安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

冯小宁委员(电影导演)

余隆委员(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

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为大众提供多层次、多口味的精神食粮

【百姓关注】从山西到北京旅游的张先生很是兴奋,连续两天,他都泡在首都博物馆里不愿出来。“太好了,可以看到这么多精彩的展品,而且还是免费看!”张先生希望免费开放的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越来越多,而且越办越好。

张振川:提高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关键在于创新发展思路,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的同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为大众提供多层次、多口味的精神食粮。同时,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广场、全民健身园地等。此外,还可以规划和建设一批既有民族特色、地域风格,又具有时代特征、为大众所认可的文化地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众文化品位。

高军:特别要注重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前应继续努力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培养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休闲文化等等。

于魁智:进一步推进公益文化服务,要考虑在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只有长期地提供公益文化服务,才能从根本上使老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从而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目前这个方面还比较薄弱,亟待加强。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

【百姓关注】2009年5月,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行。短短几天,文博会交易额达到了877.62亿元,比2008年增加175.3亿元。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寒风中,文化产业实现了“逆势上扬”,这种上扬是否能够继续?

高军: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产业发展内在活力。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行企业化、市场化,原单位必须全部注销,新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改制要一步到位,不留壳、不借壳、不造新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文化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张振川:政府应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从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投融资、工商管理和价格、资产管理和经营、土地扶持、人员安置、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才激励、文艺奖励等方面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扶持、引导,迅速扩大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

丹增:文化有其意识形态属性。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文化产品塑造人的功能。

由于文化产业投入低,回报率高,在一些项目中,出现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思想内涵的现象。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文化品位。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