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新四化”同步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刘世锦:强调“新四化”同步发展,着眼的是“新四化”之间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而形成新的发展合力。
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由于互联网发展而激增的数据信息,也就是所谓“大数据”,正在成为与劳动力、土地、资金并列的一种基本生产要素。而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给传统的生产、流通、消费流程带来革命性变化。我们在工业化上是后来者,但在信息化上与发达国家距离不大,完全可以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上大有作为。
二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协调,进城务工的农民能够在城里安居乐业。现代工业和现代城镇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集聚效应,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协作、形成规模经济和提高生产率。我国城镇化率虽然已经超过50%,但与工业化相比仍然滞后,而且质量不高。目前城市常住人口中,将近20%的人还没有城市户口,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上面提到的集聚效应和生产率提高潜力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城市也会出现新的“二元结构”,导致社会不稳定。加快城镇化进程,不能理解为仅仅是圈地盖楼的造城运动,更为重要、难度更大的是人的城镇化、现代化,其实质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是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三是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平衡发展,农业生产部门的生产率趋近于非农产业。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就是用现代产业的生产、流通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包括使用机器设备、发展专业化分工等。随着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方式也会逐步城镇化、现代化。未来留在农业的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区别主要是职业不同。
记者:推动“新四化”同步发展应从哪里突破?
刘世锦:“新四化”同步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背后则是诸多体制和政策上的问题。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而深化改革就要选准突破口。土地制度改革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突破口。这项改革搞好了,有利于维护农民权益、优化城乡资源配置、降低城镇化成本,从长期看也有利于稳定政府收入,从而为“新四化”同步发展创造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观察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