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过去那种由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全面保障、封闭运行、缺乏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被责任共担、社会化、基本保障、多层次的开放型社会保障制度所取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得以确立。但是,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不健全、欠规范等问题。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郑功成教授。
记者:您如何看待加入WTO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影响?
郑功成:加入WTO对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既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新契机。一方面,加入WTO后,就业压力会增大、失业率可能上升、某些产业部门在日益国际化的激烈竞争中可能出现生存危机与效益下降等问题,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在建立中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带来压力。但另一方面,根据国外的经验,在社会经济体制变革时期尤其是社会风险扩大时期,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也往往更容易得到确立。我国正处在从不成熟的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的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也处于整体转型期,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而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更为明确。因此,加入WTO带来的挑战与压力,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恰恰是巨大的推动力量,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统一、规范、健康发展的催产素、助长剂。
记者:在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与国际惯例接轨似乎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流行语。但社会保障制度并非单纯的经济保障制度,也并非仅仅服务于经济目标,这种复杂的制度安排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来自社会的、政治的、历史文化乃至伦理道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领域简单地讲同国际惯例接轨似乎并不科学。
郑功成:是的。因为除了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外,遍观世界,还可以发现并不存在统一的社会保障模式。人们可以批评福利国家的保障水平过高,却不应忘记这种福利模式曾经将一些西欧、北欧国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危机中带向真正的繁荣富裕时代;人们可以肯定智利养老金私有化管理改革所带来的效率,却必须对这种改革所蕴含的内生性风险保持足够的警惕;等等。社会保障模式的多样化和许多国家正在根据本国国情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事实说明,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认真研究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之路。
分析我国国情可以看到,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历史负担、落后的产业结构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制度一体化的制约、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等,都是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特殊问题。解决这些特殊问题需要采用特殊手段。如,对中老年职工养老金的历史欠账及养老基金不足的问题,就不能只通过现阶段企业与个人的缴费来解决,因为让一代人承担两代人的养老负担,无论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存在着重大风险。可以采取自然过渡的方式来消化历史欠账,即国家只保证做实已经进入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人的个人账户,而对此前的欠账仍采取现收现付的方式,用现有的物质财富(即存量)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成果(即增量)来共同化解历史形成的巨额包袱。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又一个日益尖锐的特殊问题,农业人口的户籍身份与他们从事的非农职业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如果按照传统户籍制度继续将其排除在现行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显然有违公平的原则;但如果将其纳入现行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又欠缺财政、技术及相关政策等条件。较为现实可行的办法是根据农民的需求与目前的条件,按照分类分层保障的原则来提供社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