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城镇化:围绕土地承载力的一场突围
赵瑾璐  李凤怡
2013年07月24日13:30   来源:前线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城镇化:围绕土地承载力的一场突围

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齐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凸显了城镇化在我国全面现代化征程中的应有之义。提高城市承载力,夯实城镇化发展水平成为我国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的重点。因此,需要分析我国城镇土地利用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下的土地承载力适宜性对策。

格局:现阶段的城镇化进程及土地承载力

城镇化作为工业化的伴生物,因工业化而生,也随着工业化发展而推进。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进程正处于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时期。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的城镇人口数量已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城镇人口数量在2011年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量。同时,我国的城镇化伴随着政府主导、区域发展不均衡、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低等特点,因此,提高城市承载力,夯实城镇化发展水平成为我国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的重点。

城市承载力一般指一定范围和一定环境标准下的城市生命支持系统可支撑的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大小和一定生活质量下的人口数量。城市承载力超负荷运行及其危机的发生,引发我们对现行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及人类价值观念的深思。城市土地承载力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个确定的城市范围内,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下,维持一定的城市生活水平和安全的生态环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城市土地承载力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形态有关、与土地利用规划有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关、与对城市生活质量要求的高低有关。

困局: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的人口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地区,而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也在中东部。应该说这种人口分布特点与城市聚集度、城市土地承载力是大体吻合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东部地区的人口流动速度和频率也日益提高,人口的大范围迁入造成了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和地区人口过剩、资源耗竭、城市承载力不堪重负。

第二,耕地面积锐减,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我国耕地面积锐减问题突出,各种非农建设用地占耕地减少面积比例不断攀升,人均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1.58亩降为现在的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预计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5亿。届时,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城镇人口预计将超过8亿,城镇化用地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同时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总量虽多,但有近2/3的未利用土地难以开发利用。保护耕地和各项非农建设用地矛盾将日益尖锐,如何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用地,同时积极寻找适量的城市开发用地,将成为影响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第三,非农建设用地占地过多,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耕地减少的因素主要包括非农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4个方面。其中,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是不容忽视的。开发区是造成部分城市建设用地超标的主要原因。开发区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用地上存在着普遍浪费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一方面,开发区数量太多,不但城市、区域、县域设置开发区,连乡镇村都设置性质相似的工业园区。据统计,全国有近43%的开发区土地闲置;另一方面,开发区每公顷土地的投入与产出比极低。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使城镇周围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但是用地涨幅总是高于人口增速,相当多的城市借修编规划,提出不符实际的用地规模目标。

第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低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因为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是有限度的。我国各地城镇长期以来普遍不重视土地效益、热衷于外延式发展的粗放性利用土地,因此提高城市土地的经济效益与城市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才是我国城镇化道路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五,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过大,影响生态宜居。近年随着人口向超大城市流动聚集,经济活动和各项建设指标也不断扩大,城市被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堆砌的建筑物覆盖,地表不透水面积不断扩大,绿化面积不断缩小,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增强。高密度人口使得城市的环境压力增大、生态环境破坏、交通拥堵、污染严重、城市承载力日益不堪,密度分布不均的城市布局以及建设恢复难度的加大使得城市居住环境恶劣,与生态宜居的目标也相距甚远。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前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