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所在,增长动力格局未变
国家统计局最近做了一个大规模企业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将近25万家规模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包括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和零售企业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左右的企业对今年经济后期走势、对中国经济环境的基本面表示乐观。“他们反馈的信息让我们更有信心。这次调研让我感到很多企业对走势发展很有信心,在加大改革创新的步伐。”盛来运说。
盛来运认为,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转型期以后,潜在生产率有所下降,资源、环境、市场的约束在增强,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仍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之中。2012年城镇化率是52.6%,但其中包括1.7亿左右在城里打工六个月以上的农民工。中国的城镇化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提升的角度来讲,都还有较大的空间,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和新兴工业化的高度融合会释放出极大的投资和消费的潜力。
二是中国地域广阔,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按照目前国家统计局综合发展指数计算,中部地区目前比东部地区至少要落后五年,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至少要落后十年。再过五年和十年,中西部地区如果达到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还需要多少投资,能够释放出巨大的消费能量。
三是中国仍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由吃、穿生存型消费向“住、行、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过渡,信息消费也有巨大的空间,在这个阶段,消费成长的空间还比较大。
四是目前这个阶段企业改革创新的步伐在加快。创新会带来新的活力,改革是释放新的红利。
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很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改革措施。创新和改革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这一点也是过去几十年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总结。
“很多事实能够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后期的发展仍然具有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潜力和条件。当然,潜力的可能性要变成现实,必须要通过艰苦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盛来运说,“要坚持调结构、转方式,通过改革来促进调整,通过调整来促进发展。只要我们工作中扎实地这样做了,我相信完成今年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 张 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