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杨金海:实现"中国梦"需要"精神托底"
2013年07月15日12:28   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重庆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梦”思想是否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站得住脚,关键还在于“中国梦”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实现“中国梦”,我们最需要克服什么困难?

  杨金海:我感觉在当前,乃至今后十年二十年间,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精神懈怠”。胡锦涛同志前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四个危险”,其中第一条就是精神懈怠,也就是精神支柱建设问题。

  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不少人还拥有了私家车,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不满意?我觉得这是精神支柱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人吃饱了饭就会有更高的要求,这就是精神的追求。

  我们常常讲要追求美好生活。什么叫美?孟子讲“充实之为美”,精神充实了,才是最美好的。现在很多人常常感觉很焦虑,很压抑,很烦恼,这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而是精神空虚、信仰缺失造成的。

  在这种背景下,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落到实处,怎么建立精神支柱建设的长效机制等问题,需要全社会仔细思考。

  重庆日报:在重建精神支柱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杨金海:当前,最要紧的是尽快建设精神支柱传播的载体,特别是展览馆之类的。有了这些,就有了人们学习的场所,各级政府和组织也可以借此对群众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有了这些载体,就可以使人们耳濡目染地接受良好道德思想的教育。

  此外,就是要考虑精神支柱传播生活化的问题。你不要总是直接给老百姓讲抽象理论,而要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解决人们的精神苦恼、空虚问题。这样,我们的思想工作才能够“接地气”。

(责编:秦华、赵晶)

相关专题
· 杨金海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