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五大建设的内在关联--理论--人民网
人民网

准确把握五大建设的内在关联

葛茯苓

2013年07月10日13:44    来源:安徽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在这个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彼此形成了内在的互动关系。

经济建设是基础。经济建设的要求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经济建设的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步,能够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更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关系、政治意识、政治行为和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等,也制约着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对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思想,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经济建设,最基本的是要落实“五个统筹”,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牵引,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政治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的要求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它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没有民主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民主政治建设搞好了,实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才能有可靠的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体现为不断完善的制度规范,也表现为不断提升的政治伦理;不仅体现为井然的政治秩序,也表现为人们普遍享有的民主权利和平等关系;不仅体现为社会管理者政治上的高素质,也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人类现代文明基本原则的尊重和崇尚。

文化建设是灵魂。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表现为人类思想道德和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建设搞好了,人们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才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着眼点,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社会建设是枢纽。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社会建设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具有统合功能和辐射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政治稳定、发展精神文明的重要纽带,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必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加强社会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整合机制、社会管理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利益矛盾协调机制、社会危机处理机制,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生态建设是保障。生态环境利益是影响国家经济、政治核心利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是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观察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克服人类活动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作者单位:安徽省军区政治部)

分享到:
(责编:姜萍萍、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