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
公茂虹
2013年07月02日10:19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第三,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针对中国虽然已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但仍然很贫穷,建设现代化的经验仍然不足的现实,特别是在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普遍出现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急躁情绪,在实践中出现了急于从集体所有制向公有制过渡、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现象,鉴于这种状况,毛泽东开始对社会主义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部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重要的理论探索,“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毛泽东不仅提出了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而且提出了“四个现代化”,这在理论上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特别是对“四个现代化”的认识,表明毛泽东不仅超越了单纯从钢产量等单项指标论现代化的认识阶段,而且超越了单纯从工业一个领域论现代化的认识阶段。正是这些重要探索,为改革开放后逐步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逐步完善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特别是从追求经济发展转变到追求全面发展,从追求较低层次的发展转变到追求较高层次的发展,从追求阶段性发展转变到追求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从最初的实现四个现代化,转变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转变到全面实现现代化,正是沿着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提高对现代化建设内涵的认识这样一条认识路线一脉相承地发展下来的。

第四,在具体建设路径上,从1958年开始,毛泽东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6年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毛泽东和广大人民群众一样,都有一种对社会主义建设必胜的信念和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强烈热情及乐观心态。这一时期在理论上也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如何向共产主义过渡问题。当时对于这一极其复杂的问题,既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又缺乏对实践的深入探索,特别是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发动“大跃进”运动之后,毛泽东在缺乏科学理论支撑和扎实的实践探索提供的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根据个别地方的探索,确定了人民公社的发展道路。1958年12月,毛泽东在八届六中全会闭幕前夕作重要讲话时指出:“人民公社的出现是没有料到的。这是一件大事,找到了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形式,便于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也便于由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便于办工农商学兵,规模大、人多,便于办很多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进入一个无解的困境。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毛泽东很受鼓舞,希望其他方面的建设也像掌握原子弹技术一样,取得跨越式发展,他说:“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页。)毛泽东的这种认识,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这种良好的愿望只有基于生产力发展这一根本才能获得成功,而不是主要靠生产关系的调整。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过程,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和改善,一直处于贫困的状态。这就为改革开放后首先从解决贫穷问题入手抓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迪。经历了近30年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华民族追求富强的梦想不仅没有泯灭,反而更加强烈执着。

来源:《读懂中国梦》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