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夯实中国梦的物质基础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更离不开奠定这一条件的生产力大解放。科学发展,以及为之坚定推进的体制改革,将为实现这个伟大愿景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时红秀 
2013年06月29日18:5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要使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美好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4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大会上的这番表述,深刻地揭示,发展是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的根本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以GDP衡量的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120多倍,先后赶超加、意、法、英、德、日等七大工业国,目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贸易国以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上述经济成就极大地惠及人民。1978年到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60多倍。在全世界极度贫困人口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从1981年的43%下降到现在的13%。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受教育水平等得到大幅提高,与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

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接连出现,贫富差距、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危机尤其突出。围绕土地使用、财产补偿的纠纷日益增加,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生产安全事件频发。而这些问题的有效稳妥解决,归根结底只能建立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上。

习近平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七个多月来,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梦”离不开雄厚物质基础这个基本现实,其核心思想,正如他在今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发展仍是现阶段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同志警醒地强调,“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之所以如此讲,一方面基于近现代以来中国革命经历的苦难和辉煌;另一方面更基于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所处历史阶段。

对此,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做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全新解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新中国成立近64年来,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人均GDP始终处于追赶状态。按照2013年4月版的IMF报告数据,2012年世界人均GDP为10035美元,中国人均GDP为6076美元,居世界第87位,不足美国人的八分之一。

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资源环境和人力代价大,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和竞争力低,科技创新能力弱,这些方面要全面赶上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时,中国是在一个农业国度快速转向工业化,由一个乡村社会快速转向城镇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劳动力素质提高,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规则的确立,以及政府管理方式转变和能力的提高,离开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支持都难以为继。

基于如此现实,十八大结束后第三天,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同志要反复强调,中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事实也证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不懈怠、不折腾,是中国一个正确的选择,更是13亿多中国人伟大的追梦过程。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