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上述内在共性的存在,使得三个自信之间形成了紧密的逻辑关系,彼此有机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第一,有机统一。三个自信有机统一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方向性,道路强调实践性,理论体系强调指导性,制度强调保障性。坚定三个自信,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正是由于“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有实现途径,有行动指南,有根本保障。第二,相互依存。道路自信是基本前提。道路的具体实践为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形成、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而理论体系和制度则以科学化的理论、制度形态表现道路。只有坚定道路自信,才能坚定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信,才能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用制度保障实践。理论自信是思想基础。理论自信论证了道路自信的合理性,论证了制度自信的合法性。坚持什么样的道路和制度,需要我们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而政治信念的坚定取决于思想清晰,取决于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根本保障。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不仅解决了实践中的问题,而且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保障了党和国家的活力,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热情。脱离了中国特色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就没有了保证,制度自信保障了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第三,相互促进。 道路自信促进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道路探索中诸多理论或实践难题的破解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对规律的科学归纳和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人们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强化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了道路的本质规定、价值目标和发展方向,为道路的拓展和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每一个关口我们表现出高度的理论自信,运用中国的理论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制度成果,而这种对实践探索、制度完善的指导作用随着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更加显著地展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