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2年世界经济运行呈现新特点
回顾2012年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可以看出2012年世界经济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欧、美、日央行进一步释放流动性
2012年2月,欧央行实施了第二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与第一轮一起,共计向欧元区银行提供了102万亿欧元的1%低息贷款。9月6日,欧洲央行推出了没有规模和时间限制的新欧洲版量化宽松策略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OMT是一种无限冲销购债计划,即欧洲央行可以决定开始、持续或者停止购买债券,对购入债券没有数量限制,但是会将购入的债券全部冲销掉。9月13日,美联储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其主要内容是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并且没有操作时间和总额限制。同时,继续延长扭曲操作至2012年底,这样一来在2012年扭曲操作到期之间,美联储合计将每月增持850亿美元的长期债券。此外,美联储同时宣布,将超低水平的联邦基金利率(0—025%)至少延至2015年中期。9月19日,日本央行宣布将资产购买规模增加10万亿日元,其中增持日本国债5万亿日元,新增贴现国库券5万亿日元,日本央行累积资产购买规模达到80万亿日元。短期来看,欧、美、日央行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措施缓解了金融市场和政府债务危机,并提振了投资者信心。但释放出的大量的流动性可能会导致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汇市和股市的震荡以及包括能源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非自然上涨,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复苏带来不利影响。
(二)欧洲一体化在欧债危机中前进
在欧元区,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和银行体系债务相互作用使欧元区债务危机进入了恶性循环,债务危机不断加剧和升级。希腊政治危机引发的退欧风波,直接影响了整个欧元区银行业,欧债危机从欧元区边缘国家蔓延至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核心国家,其中西班牙同时爆发银行业和国债危机。2012年是欧元区重债国的偿债高峰期,欧元区全年到期债务总额约1万亿欧元。尽管欧债危机给欧洲经济蒙上了阴影,但也为欧元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契机。2012年,欧元区在财政、金融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012年1月,除英国和捷克以外的欧盟 25 国通过旨在加强财政纪律的“财政契约”草案。3月,25国正式签署草案,并启动批准程序。“财政契约”的签订,为欧元区加强财政监督与财政政策协调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欧洲金融一体化也得到实质性推进。7月,欧元区各国财长正式签署成立欧洲稳定机制(ESM)的协议,为请求救助的欧元区成员国提供金融援助。9月,欧盟委员会拟定了欧洲银行业联合监管体系的路线图。该提案已正式提交欧洲议会审议,有望在12月中旬的欧盟峰会上获得通过。10月,欧盟峰会就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问题达成一致,欧盟各国领导人同意2013年1月1日前完成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的法律框架,以便这一机制能在2013年逐渐得以操作。银行业联盟的建立,有望打破主权债务风险与银行风险之间的负向反馈机制,从而避免主权债务危机与银行危机的彼此扩散。值得注意的是,LTRO和OMT等干预措施的出台使欧洲央行朝着职能多样化和功能强化的道路迈进了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