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谋篇
《序卷》是《国史稿》第一卷至第四卷(乃至今后续修的各卷)的序言,承载着叙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来的任务,必须独立成卷,篇幅可长可短,不必与其他各卷整齐划一。这种布局,既体现了《序卷》与正卷的联系和区别,又彰显了《国史稿》的特色和风格。
《序卷》除“引言”外,共设六章,目的是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昨天和前天”与“今天”的关系,为避免在内容和版本上与诸多名家撰写的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重复,因此,《序卷》必须创新,力争人无我有、人有我超。在谋篇上坚持古为今用、详近略远,优选和整合“昨天和前天”的典型史料,选择不落陈套的布局,阐释主题和主线。按照这一思路,《序卷》共分为六章、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即第一章,叙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古代史,叙述这100多万年的古代史,只用31页,不足《序卷》篇幅的1/4。第二单元即第二章,叙述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历史,叙述这近80年的近代史,用了42页,约占《序卷》篇幅1/4强。第三单元即第三、四、五、六章,这四章叙述中国近代史的最后30年。因为这30年的历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更密切、更直接,需要用更多的笔墨书写,所以这四章用了139页,占《序卷》篇幅的一半。
从《序卷》的结构看,这种布局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详近略远”的编著原则。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前史”的叙述,能够顺理成章地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历史的必然。只有这样的谋篇,才能充分体现立意,按照《国史稿》设计的蓝图把《序卷》打造成合格的配套工程。其标志就是《序卷》的结束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领导中国人民‘重建国家’,至此浴血奋战了整整28年,也艰辛探索了整整28年,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即将变成美好的现实。这时的革命胜利形势,借用19年前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预示革命高潮就要到来的三个形象比喻则是:‘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1949年的金秋,中国人民正是以这样激动的心情,来迎接新中国壮丽与辉煌的诞生的。”
以这个结束语为切入点解读《序卷》的立意和谋篇,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序卷》的历史脉络和逻辑线索,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序卷》的主题和全貌。
结合多年从事历史研究以及编写《序卷》的经历,主要有两点体会:
第一,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事国史研究,眼界一定要开阔,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笔者大半生都在做学问,但至今仍深深感觉到知识储备不足,因此仍然要坚持学习。笔者大半生做学问总结出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两句话、十个字,即:哲、史、文兼涉,学、思、写并举。希望大家要有成为专才、通才的目标和决心,并去努力实践。
第二,要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用几十年的时间甚至一生去奋斗。写作有两个过程:一种是由短往长写,另一种是从长往短写。这两种“短”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第一种 “短”相对容易,第二种“短”才是最难的,也是最能体现写作能力和水平的。要达到“篇无剩句,句无剩字”的境界,唯有多读、多写、多改。
|